明清文化视野下的文学家族研究——评张秉国《临朐冯氏家族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0 21:35
【摘要】:正一对于明清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想的研究,学界似乎更倾向于将注意力放在晚明,因为晚明是社会思潮极为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王纲解纽"的时代。在王学尤其是王学左派的影响下,饱受程朱理学压制的思想界出现了井喷的现象,晚明士人思想解放,个性张扬,肯定世俗欲望,人称"晚明浪漫洪流"。事实上,许多具有近代气息的新思想萌生于晚明,比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就从晚明思潮中获取若干思想资源。所以,晚明的思想文化成为学界观注的热点,并不是偶然的。
[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and cultural though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cholars seem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ate Ming Dynasty, because the late Ming Dynasty is a very active era of social thought, and also a "Wang Gang Jie Neu" er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ang Xue, especially the left faction of Wang Xue, the thought circle which was suppressed by Cheng and Zhu Neo-Confucianism appeared well blowout phenomen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intellectuals were emancipated, their individuality was publicized, and they affirmed the secular desire, and they were called "romantic floo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n fact, many new ideas with modern flavor originate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for example,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obtained a number of ideological resources from the late Ming ideological trend. Therefore, it is no accident that the late Ming thought and culture became the hot spot of academic view.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书推介[J];新疆农垦经济;2009年05期

2 杜德桥;董晓萍;;唐代文献中的宗教文化研究:问题与历程(上)[J];文史知识;2003年03期

3 彭恒礼;;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展演及其隐喻——以宋代元宵节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萧晓阳;;评《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年06期

5 杨序;;《酉阳杂俎》中的“黥”文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杉村伸二;杨振红;;2007年日本的战国秦汉史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03期

7 黄强;;《楚国都城与核心区探索》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02期

8 吴倩;;2010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0年05期

9 庄小霞;;“中国·宿豫首届项羽文化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11期

10 叶雨霞;;英山毕f文化研究二十年概述[J];图书情报论坛;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达生;;《明代文化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2 黄保万;;《蔡氏族谱》与文化研究[A];蔡襄及其家世——纪念蔡襄诞辰975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3 陈世松;;清初闽西移民大举迁川内因的个案研究[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4 郑东凯;王善军;;薄命才女——萧观音传[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5 徐立新;;晚明士人的非正统取向及其延续性——以徐霞客为例看“东方式的文艺复兴”进程[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6 何丙仲;;明末清初闽南文化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沙鸥;;卞孝萱先生对六朝文化研究的贡献[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德书;;孟世凯先生与四川大禹研究的情结[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9 李仲立;;周祖文化研究[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叔侗;;《三山志》的历史文化价值[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 李振宏;汉代文化研究需要引起新的重视[N];光明日报;2007年

2 刘合心;毛泽东赞誉的家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高宏春;漫话沐氏家族[N];云南政协报;2004年

4 程向阳;声名显赫的宰相家族[N];山西日报;2000年

5 薛一泉;泰顺古代私学初探[N];温州日报;2006年

6 孙国权;韩氏家族 辽代文化包容的见证[N];赤峰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嘉;汉砖刻青龙 家族是皇室?[N];成都日报;2006年

8 李振翼;周氏郡马府及其家族谱系[N];天水日报;2006年

9 杨惠春;大枣园牌坊与王氏家族[N];中国档案报;2005年

10 记者 徐补生;《中华傅圣文化研究文集》平陆首发[N];山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乃武;唐代河朔三镇的社会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张朔人;明代海南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陈长文;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贵录;三槐王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明;陈继儒研究:历史与文献[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万志;金代区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杜成慧;金元时期浑源刘氏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王强;老子与先秦思想[D];西北大学;2009年

10 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麟;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妇女的守寡与再嫁[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朱忠飞;帝国象征与地域社会[D];厦门大学;2009年

3 郭艳娜;周代婚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娟;晚明士人的文化适应和信仰抉择[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晓洋;明清江南文化望族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高丽霞;东晋颍川庾氏家族兴衰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岳孝利;明清时期家教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英顺;明清之际的社会思潮与朝鲜实学[D];延边大学;2003年

9 徐玲;汉代孝治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10 任艳艳;慕容氏与北朝社会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7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27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