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筹议方式比较研究
[Abstract]: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the Qing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borrow to repay the war reparations that Japan had demanded. By competing for loan rights, the powers set off the climax of dividing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in China. However, countries with such a significant interest have finally adopted mortgage instalments when discussing how to pay Gengzi's indemnities. The way of mortgage repayment in installments is a light choice for Qing government to take the right of two evils. The ability of the powers to agree to China's repayment in instalments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deny the post-war political loans, but is merely an act aimed at helping the Qing government maintain its rule and thereby maximize its interest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S040)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薛鹏志;中国海关与庚子赔款谈判[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2 陈争平;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与近代化中的资金供给[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陵合,罗平铃;左宗棠外债观探析[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2 张北根;;英国对待袁世凯称帝的态度[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3 马陵合;;民国时期安徽裕繁公司与日本的债务纠纷[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4 刘杰;;摇摆与孤立:“九一八”后美国远东政策的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马陵合;;近代中国外债研究中的中外学者本位差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石涛;外国在华银行与晚清借款[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7 王志刚;;略论《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的签订与中法战争重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张莉;;近代华侨投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J];八桂侨刊;2009年04期
9 巫云仙;试论汇丰银行成为近代中国国际汇兑银行的基础和条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李志英;;近代中国公司注册制度探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卫东;;时代转换之际的变相——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岑春煊为案例[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孙力;;发展的困境与文化选择的关键性[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王方中;;1927~1937年间的中国对外贸易[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4 仇华飞;朱振娟;;论诺克斯计划的得失[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5 仇华飞;;近代上海美商经营模式多元化的滥觞[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6 隆武华;;中国近代外国对华投资述评[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7 史桂芳;于英丽;;从“协调”外交到东亚新秩序——日本东亚扩张政策的发展[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8 任智勇;;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款的偿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9 朱浒;;从插曲到序曲:河间赈务与盛宣怀洋务事业初期的转危为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任智勇;;晚清海关二元体制沿革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达日夫;中东铁路与东蒙古[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9 武强;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干兆源;冀东走私与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2—1937)[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雷瑶;庚辛议和中的大吏因应(1900.7-1901.9)[D];东华大学;2011年
7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娇;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海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郑捷;近代上海工业与南洋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洪葭管;;从汇丰银行看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金融统治[J];学术月刊;1964年04期
2 张国辉;论汉冶萍公司的创建、发展和历史结局[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02期
3 吴承明;中国近代资本集成和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产值的估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天增;赫德是什么人?他参与中国政治的情况怎样?[J];史学月刊;1954年05期
2 马以工;;一件有趣的奏折——雍正十一年的一个微小事件[J];紫禁城;2009年10期
3 姜守鹏;清代前期捐纳制度的社会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4 齐清顺;清代新疆官员的养廉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陈桦;清代滇黔地区社会经济及特点[J];清史研究;1994年03期
6 刘志;;清政府管辖西藏地方的立法制度述评[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7 覃珠坚;;介评清朝政府禁烟法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肖宗志;;控制与失控:清代幕友与国家的关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孙清玲;;清政府对台湾劳动力资源的配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孙清玲;;试述清前期台湾番界的设防措施[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心希;;嘉庆、道光年间越南铜钱流入的原因与清政府的查禁政策[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郭蕴静;;试论清代并非闭关锁国[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3 乌力吉陶格套;;清朝对蒙古的立法概述[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苏德;;关于清末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放垦[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5 苏德毕力格;;清朝对蒙政策的转变——筹划设省[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6 吴建雍;;清代北京的粮食供应[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7 韦忠仕;;清政府对水族地区的治理述评[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8 吴伯娅;;碰撞与裂变——清代前期中西关系刍议[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任月海;;多伦汇宗寺在清代边疆史上的意义[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10 杨桂萍;游斌;;历史经验的借鉴: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访清史专家王锺翰先生[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宝英;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奉行“一口通商”政策始末[N];中国档案报;2006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倪玉平;谈清代的“荒政”[N];北京日报;2008年
3 刘铁军;盐商与扬州[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刘丹;清政府实行“宝星”奖赏制[N];团结报;2000年
5 王树连;不断萎缩的清代疆域[N];中国测绘报;2006年
6 郭玉兰;权力寻租:官府与晋商[N];学习时报;2006年
7 吴建雍;从广东十三行看清政府对贸易的垄断(上)[N];学习时报;2007年
8 牛锐;长安街上留存的维吾尔族印迹[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尹钧科 富丽;清代北京的人口规模是怎样调控的[N];北京日报;2006年
10 魏影;京旗回屯对黑龙江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啸;17至18世纪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晓堂;清朝对外贸易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廖声丰;清代常关与区域经济[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夏卫东;清代科举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刘冉冉;1651-1849年清朝政府对澳门的管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德舜;清乾隆攻打川西北大小金川战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彭晶;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对中朝贡道及朝贡使节的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敏;清政府对蒙古地区宗教传播控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王丽英;清前期外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孙倩;清代东北站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金沐;清代流言及其社会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云;清代乌鲁木齐都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乌云;从《理藩院则例·喇嘛事例》探析清政府对蒙古实行的喇嘛教政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海燕;清代江西的粮食运销[D];南昌大学;2006年
10 丁立军;清代新疆政治中心的转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6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3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