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大夫的饥荒对策刍议

发布时间:2019-03-07 19:15
【摘要】:宋太祖提出荒年募兵的政策,以消除流民可能的动乱隐患。此一设想被富弼较好地落实,并与其它措施一起成为很多士大夫推崇的赈灾典范。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却因其带来冗兵冗费和劳动力减少而加以反对,但他们未能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推行以工代赈的救荒政策,而且采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灵活方式,由此发展了生产,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动乱的政治效果。苏轼兄弟在几种救荒方式间依违不定,程颢曾参与以工代赈行动,朱熹则多次呼吁以这种可持续的方式赈灾。宋太祖钦定和宋神宗正式诏令的赈济方式,均产生很大争议,说明士大夫对"祖宗家法"与国家法令的态度并非严遵谨守,而是力争为我所用。
[Abstract]:Song Taizu put forward the policy of recruiting troops in the year of wasteland to eliminate the potential trouble of unrest for the displaced. This idea was well implemented by Fu-pil and, along with other measures, became a model of disaster relief respected by many scholars. Ouyang Xiu, Si Maguang and others are opposed because of their redundant soldiers and reduced labor force, but they have failed to propose constructive solutions. The reform school led by Wang Anshi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saving famine with work for relief, and adopted a flexible way, such as time, place and people, which developed produ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played a political role in avoiding upheaval. Su Shi brothers in a number of ways between the uncertainty, Cheng Hao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relief operation, Zhu Xi repeatedly called for this sustainable way of relief. The relief methods of Song Taizu's imperial decree and Song Shenzong's official edict both produced great controversy, indicating that the scholar-officials' attitude towards the "ancestral family law" and the national decrees was not strictly obeyed, but tried to be used for our own us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BZS019)
【分类号】:K244;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育济;;北宋“冗兵”析[J];文史哲;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丹;;宋代谏官制度分期考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王晓龙;;论宋代提点刑狱官在地方官员荐举中的作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郭志安;王晓薇;;论北宋黄河治理中的民众负担[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诸葛忆兵;;范仲淹变革思想论——兼论与王安石变革之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廖寅;;宋琪与宋太宗朝政治散论[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6 董文静;;南宋台谏取代执政政治模式的形成——以董德元为线索的考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唐元;张静;;南宋状元姚勉年谱[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郝明;孟凡云;;宋枢密院实际地位之弱化考[J];长江论坛;2009年01期

9 裴一璞;;宋蒙(元)之战中的夔州[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宫超;储蓉蓉;;论南宋的公使苞苴及其责任追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静;韩m蚴柚械幕庋芯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满荣;夏竦及其骈文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3 贾连港;宋代内禅政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凤阁;宋代城市环境卫生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书永;宋代保密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郭伟;论南宋儒臣曹彦约[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一意;《岭外代答》的人类学解读实验[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中会;元代典卖人口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宋香川;宋代城市的政府救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丹;两宋时期的铜钱外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峰;;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方面探究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宋莉洁;;心怀天下 进退皆忧——从科举制度的变化看宋代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和责任感[J];丝绸之路;2010年12期

3 肖虹;;论宋代“弹劾公文”的弹劾依据[J];档案与建设;2011年04期

4 马斗成;马纳;;眉山苏氏家族名字号与宋代士大夫社会生活[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见城光威;毛平;韩建华;;2007年日本的五代宋元史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08期

6 康武刚;;论宋代的待漏院[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7 董锡阁;;宋代处置犯官方式探讨[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11期

8 焕力;;论宋代相权的兴盛与衰弱(上)[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张正印;;论宋代狱讼胥吏的地位[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曹家齐;宋代文化政策宽明原因新探[J];河北学刊;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南;;《宝训》《圣政》与宋人的本朝史观——以宋代士大夫的“祖宗”观为例[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C];2005年

2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井上_,

本文编号:2436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36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