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初至北周中的司马楚之家族兴替
[Abstract]:In the early Northern Wei Dynasty, Simachu, by virtue of his personal talents and his in-laws with Xianbei aristocrat and royal family, was able to inherit the royal baron, and served as a general of Yunzhong Town an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huozhou's history.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Xiaowen, the privilege of the hereditary post of Sima Chu family was abolished, and the title was also reduced to public office. Sima Yue in order to reinvigorate the family, changed the previous in-laws, and began to marry the Han nationality, in order to raise the status of the family. At the end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Sima was returned to the regime of the Western Wei Dynasty (Northern Zhou Dynasty), relying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villages and clans, and repeatedly established meritorious service, thus being favored by the rulers. However, the status of the Guantong Haos ultimately prevented Sima from serving in the core or political center of the Western Wei Dynasty (Northern Zhou).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古鸿飞;;北魏金陵初探[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陈小青;;《北魏司马显姿墓志》考释[J];图书馆杂志;2006年11期
3 程刚;;论西魏、北周之际“政治核心集团”的转换——兼以高宾的政治经历为例[J];求索;2013年02期
4 牛朴;;论北魏宣武帝的用人政策[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4期
5 ;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J];文物;1972年03期
6 李俊清;;北魏金陵地理位置的初步考察[J];文物季刊;199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薛海波;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曹小云;;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真大成;;异文选择与词义考释——以中古史书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何旺生;;士风与文风——读《任f 与南朝士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宫大中;;试论洛阳汉晋墓碑和墓志[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5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胡阿祥;;理解与重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老生常谈”的理论与学说[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蔡鸿生;;唐宋佛书中的昆仑奴[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徐晓卉;;宋代以前“博士”流变考释[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赵忠煜;萧瑟人生的凌云健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新;;北齐韩长鸾之家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孔毅;北朝后期六镇鲜卑群体心态的演变[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韩f;中古社会史研究的数理统计与士族问题——评毛汉光先生《中国中古社会史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鹤泉;;北魏后期的“道”考略[J];古代文明;2008年01期
5 张国安;试论六镇鲜卑的民族融合[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刘呆运;李举纲;;北周《独孤宾墓志》探微[J];考古与文物;2011年05期
7 仇鹿鸣;;“攀附先世”与“伪冒士籍”——以渤海高氏为中心的研究[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8 何德章;;北魏末帝位异动与东西魏的政治走向[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1年00期
9 张鹤泉;;东魏、北齐时期的“道”探讨[J];史学集刊;2008年03期
10 严耀中;北齐食^y制再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柏贵喜;四—六世纪内迁胡姓家族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薛海波;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韦琦辉;勋贵集团与东魏北齐政治[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蕾;北齐宗室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郑建民;尔朱集团和北魏末期的政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2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6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