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碑志中的羌人
[Abstract]:During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Qiang people moved in a large amount, and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Tang Dynasty, they were mo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Han cultur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ities permeated all aspects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The rich inscriptions of Tang Dynasty provide a true and reliable basis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Qiang peopl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status, religious belief and integration with all ethnic groups of the Inner Qiang people under the system of Jimi, based on these materials and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作者单位】: 阿坝师专藏汉双语教育系;阿坝师专图书馆研究馆;阿坝师专双语教育系;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羌族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号:11YJA870026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伟洲;陕北出土三方唐五代党项拓拔氏墓志考释——兼论党项拓拔氏之族源问题[J];民族研究;2004年06期
2 雷玉华;罗进勇;;岷江上游的唐代经幢和造像碑[J];四川文物;2007年01期
3 于春;蔡青;;四川茂县点将台唐代佛教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文物;2006年02期
4 曾晓梅;吴明冉;;南北朝造像记与羌族宗教信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潘江艳;;南北朝文学相互影响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张兴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粮食的水运与仓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5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6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徐彬;论唐代法律史的编纂成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丁志军;;《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应为北魏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姜宁;;北朝《左传》学宗尚与服、杜之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杜建录;白庆元;杨满忠;贺吉德;;宋代党项拓跋部大首领李光睿墓志铭考释[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4 杜建录;;中国藏西夏文献碑刻题记卷综述[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5 杜建录;;中国藏西夏文献概论[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6 史金波;李进增;王效军;罗丰;孙昌盛;彭金章;俄军;杨福;胡爱玲;苏东;索秀芬;李少兵;孙福喜;赵斌;杜建录;马升林;贺吉德;;中国藏西夏文献综述[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7 尹钧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8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9 赵振华;徐有钦;;隋左武卫将军周法尚墓志研究[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10 叶贵良;;《俄藏敦煌文献》道经残卷考述[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鲍顾瑜;日本遣明使与中日观音信仰[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闫英华;山东盗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坤;北朝书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纪东佐;魏晋南北朝泰山羊氏儒释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晶云;《女聊斋志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侯海洋;唐五代医疗社会史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真;;罗天大醮与水浒英雄排座次[J];读书;2009年07期
2 孔又专;;略谈道教与古羌民族宗教文化的汲取与融合[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王富春;唐党项族首领拓拔守寂墓志考释[J];考古与文物;2004年03期
4 霍巍,罗进勇;岷江上游新出南朝石刻造像及相关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李凇;北魏魏文朗造像碑考补[J];文博;1994年01期
6 于春;蔡青;;四川茂县点将台唐代佛教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文物;2006年02期
7 李绍明;;羌族历史文化三题——以四川理县桃坪羌乡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金翠;隋唐造像记发愿文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军;;宗教与治道——唐代对宗教的规制[J];人文杂志;2009年06期
2 王福昌;;日人圆仁视野中的唐代乡村社会[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马新;;唐代出现的寒食扫墓之俗——兼及民俗与礼教的关系[J];民俗研究;1988年01期
4 牛志平;;唐代的厚葬之风[J];文博;1993年05期
5 陈金生;;唐代质子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叶长庆;;由杜甫诗句谈唐代恶钱[J];安徽钱币;2002年04期
7 杜林渊;;从出土墓志谈唐与吐谷浑的和亲关系[J];考古;2002年08期
8 魏存成;;唐鸿胪井刻石与渤海政权的定名、定位及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周宝砚;;浅析唐王朝治吏的制度设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李建华;;唐代秘书论略[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宝贵贞;;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的特点[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2 王学美;李慧斯;;宗教与中国老年人心理[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波;;宗教信仰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4 邓晓芒;;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成有;;关于宗教内涵的界定与宗教的民族性问题[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范正义;;试论闽南宗教信仰与海洋环境的关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石奕龙;李文睿;;宁化石壁村客家俗民的世俗化宗教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8 刘道兴;牛苏林;;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兼论邪教对宗教信仰的危害[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五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林;;从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看科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玉镶;;重新审视宗教 构建和谐社会[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贵余;巨大打击如何改变人的信仰[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李渊;不同宗教信仰间 需要理解和宽容[N];人民日报;2005年
3 摩罗;谁说中国没有宗教信仰[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梁家贵 武云;当前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刘芳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宗教市场理论研究应关注我国特殊的宗教信仰状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寿山;魏晋南北朝的书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赵万钧 张龙;渐远的河西走廊羌人[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王效金;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N];福建工商时报;2007年
9 崔士鑫;宗教法制建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晋香;科学解释宗教信仰[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荆亚平;立于人类精神深层的缪斯之舞[D];浙江大学;2005年
3 陈艳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仁磊;魏晋南北朝家庭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史卉;魏晋南北朝杂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建廷;魏晋南北朝碑刻up形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谋娜;唐代士兵生活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詹灵杰;唐代考课制度与吏治关系[D];安徽大学;2007年
5 赵淑霞;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曲洋;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左之涛;试论唐代羁縻州与正州的转换[D];鲁东大学;2006年
8 乔玲;安史之乱前后河东地区地位之转移[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62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6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