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泗对黔省农林经济发展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9-04-22 07:44
【摘要】:张广泗在贵州施政前后近二十年,经过张氏努力,使得"苗民杂粮、材木丰饶",亦引得大量客民来黔垦荒、租山栽种等,为繁荣贵州农林经济作出极大贡献。
[Abstract]:Zhang Guangsi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prosperity of Guizhou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nomy through the efforts of Zhang Guangsi in the past 20 ye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which made "Miaomin miscellaneous grain, wood and wood abundant", and also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to come to Guizhou to reclaim wasteland, rent mountains to plant, an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sperity of Guizhou's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nomy.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黔东南苗族土司族谱《龙氏迪光录》研究,课题号:12QN029
【分类号】:K249;F3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凤祥;;我国清代自然灾害与小农经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郭其智;;郭之全与袁世凯交往疏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悦;;浅谈满族女子服饰[J];华章;2011年15期

4 孙明;;论清代内蒙古盐业的变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丁德超;;试论清至民国中国柞蚕业的传播与分布[J];农业考古;2013年03期

6 朱泽坤;吴玲玲;;试析清代黔省总督张广泗的农林改革措施[J];农业考古;2013年04期

7 王聪聪;;清代家庭冲突与法律规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张建辉;;关于乾隆收撤“恩赏银两”与生息银两制的存废问题——乾隆收撤生息帑本的时间、条件及其善后[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赵占银;;论清代的儒学教化[J];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郑辉;中国古代林业政策和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伟;从“棚民”到“归德”[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薇;清末北京城市治安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若涵;唐宋春季岁时节日民俗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范传南;乾隆朝八旗汉军出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旭;雍正朝广东驻防八旗兵丁打抢平籴厂事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闫敏;清代前期河南粮食问题及社会应对[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振丽;清代东北地区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王丹毅;慈宁宫木结构的研究与保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赵然;康雍乾时期八旗满洲进士述论[D];辽宁大学;2013年

10 李文;清朝入关前满蒙联姻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生;试论明代贵州布政使司的农业区域[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2 何萍;玉米的引种与贵州山区开发[J];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5期

3 杨斌;清代贵州人才的地域分布[J];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02期

4 张羽琼;论明代贵州书院的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胡思庸;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的苗教大起义[J];史学月刊;1954年08期

6 罗时法;;清代贵州货币铸造的几个问题[J];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03期

7 杨斌;明代贵州人才的地域分布[J];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02期

8 丁志安;;《黔志》小笺[J];贵州文史丛刊;1980年00期

9 胡致祥;贵州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货币流通[J];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04期

10 ;铜仁赵子o 率团众抗粮史料[J];历史档案;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恒;;明代贵州妇女军政实践的社会背景分析[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黄钧儒;谢一;;开放兴黔——贵州崛起的必由之路——明代贵州经济发展的一点启示[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3 林建曾;;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磨合、调适——以奢香事件为例[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4 余宏模;;略论明代贵州建省与改土设流[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5 郑荣晴;;试述朱元璋开发贵州的措施[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6 张祥光;;明代“开中”在黔实施述评[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7 刘刚;;从明代卫所制度与屯田经济看贵州的发展演变[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8 张同生;;朱元璋治边、治黔思想的启示[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9 翁家烈;;明王朝对贵州少数民族的统治思想与统治措施[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10 蓝东兴;;明代中央王朝统治贵州的策略[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正光;贵州文物中的“狗”[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王路平;贵州划时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孙应鳌[N];贵州政协报;2008年

3 哈恩忠;铁拳出击[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李森 傅冬华;《重修驼山昊天宫记》石碑考介[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刘晓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境遇[N];北京日报;2006年

6 吴一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N];贵州日报;2006年

7 记者 刘兴祥;全省宣传文化系统领导干部理论专题报告会召开[N];贵州民族报;2006年

8 豆培康;永历帝在云南[N];云南日报;2006年

9 黄金龙;房县档案馆藏《华阳国志》探秘[N];中国档案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孙燕;“多彩中华”民族文化节 在我国首个遗产日泼洒绚丽[N];中国民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胜勇;清朝经营贵州苗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刘本军;震动与回响[D];云南大学;1999年

3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4 王惠敏;清军难以攻克大小金川之原因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文海;张广泗与西南边疆有关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海丽;明代贵州督抚的设立及其区域军事调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任均尚;论清前期贵州苗疆的经济开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对;明代平播战争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张银娜;田雯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隋立宁;雍正朝西南地区的社会改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石国辉;斯人已去,,遗爱犹存—诸葛亮思想略探[D];兰州大学;2009年

8 眭冬青;清代流官对右江流域文化的改造[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志坚;明代皇木采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62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62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