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朝前期的官德教育与维系
[Abstract]:......
【作者单位】: 成都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K248;D69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方潇;;革命话语下的理性思维——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櫘屸亮;;社会变动与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7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8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欧阳娇;封建法制的悲剧性人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丁扬;明代都察院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9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明;;明代中后期程朱理学影响减弱及其思想史意义[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张瑞;;略论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卢佑诚;;姚鼐与汉学[J];安徽史学;2007年03期
4 张永刚;;晚明“狂禅”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陈煜鑫;韩丽东;郝云华;;浅谈宋代服饰的民俗风格[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高荣盛;;元代大儒许衡:传扬汉学促进一统[J];人民论坛;2008年07期
7 胡晓彤;;略论清初汉学宋学的分化[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史革新;;清初学术思潮转换刍议[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郭素红;;明初经学与《大全》的敕修[J];求索;2007年10期
10 陆新朔;;中国北方程朱理学传播者的先驱——姚枢[J];文史知识;199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利华;杨家林;;康熙崇理、学理、用理方略浅析[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张兆裕;;贺钦之学与成化弘治间的学术[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3 杨润平;;清初理学简论[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4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5 王建军;;“慨然思复三代庠序之法”:许衡的教育追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文鹏;;从《四友斋丛说》看何良俊的经世思想[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7 王法周;;惠栋与清代学术[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8 刘仲华;;孙承泽生平及其学术思想[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天有;;新编《明史》概说[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10 何丙仲;;明末清初闽南文化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朱昌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再论清初程朱理学的“复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民本思想的勃兴[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石刚;中国早期思想启蒙三步曲[N];吉林日报;2003年
4 李溶 李植业;清代廉吏李文耕[N];云南政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磊 实习生 林茜;“张居正”,因正剧而过正?[N];文汇报;2010年
6 魏永生;《清代理学史》 清代理学研究的奠基之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邢春华;明中期关中四家易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丽萍;宋代妇女婚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振卿;清代《尚书》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尚宇红;唐太宗的君德及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D];河南大学;2004年
3 冯志根;元代士人与文化传承[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肖平;试论灾异与万历政局[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程分队;清初理学名臣张伯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杨丽华;耿定向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2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6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