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服躬耕:晚明乡宦的文化装扮与仕隐并存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论宣鼎《夜雨秋灯录》对《情史》的承续和创新[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4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5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文竹;明朝中后期的商业走向及其策略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静;;论魏晋士人的朝隐观[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徐林;明代中后期隐士与山人之文化透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康丽华;王东;;魏野是否真隐士[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4 张博;;宋时隐士成为独立阶层的原因浅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14期
5 唐毅;;梁代隐士影响社会教化的渠道[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6 刘俊平;;雁门隐士之周党、王霸[J];五台山;2011年07期
7 漆福刚;诸葛亮成才与襄阳隐士群体[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赵园;;我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写在《续编》之后[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3期
9 张石磊;;宋代隐士及其社会根源浅析——以《宋史·隐逸传》为中心的考察[J];才智;2008年22期
10 刘晓东;“地位相悖”与“身份悬浮”——生存状态视角下的明代士人社会地位刍议[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才;;东周社会转型中的三大关系[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2 刘宝才;;东周社会转型中的三大关系[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小南;;《宝训》《圣政》与宋人的本朝史观——以宋代士大夫的“祖宗”观为例[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C];2005年
4 陶新华;;孙吴政权中荆州士人稀少的原因试探[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樊文礼;;唐代儒家士人华夷观研究[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6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s,
本文编号:2576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7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