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广铭治学风格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范学辉;;论北宋三衙管军制度的演变[J];东岳论丛;2006年05期
3 王荣科;王安石提出“三不足”之说质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罗家祥;略论宋代思想文化的创造性成就[J];文史博览;2005年10期
5 何新所;;文元心法——晁迥三教思想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6 王荣科;王安石生前毁誉交替现象的政治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2002年05期
7 林平;论宋代禁毁道学图书[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6期
8 王书华;荆公新学的学术渊源[J];文史哲;2001年03期
9 方如金,姜鹏;陈亮交游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王玫;建安文学在唐代的传播与接受[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汲军;;只此地 是生涯——辛弃疾由带湖而瓢泉的经济原因分析[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龚书铎;;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利;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6 李菁;南宋四洪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D];复旦大学;2007年
8 符云辉;《诸儒鸣道集》述评[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小珍;宋代崇安五夫里刘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以刘子谖行腫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尚英;刘敞《春秋》学术论[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陶有浩;朱熹的理欲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薛治国;北宋崇文抑武政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4 刘云;南宋高宗时期的财政制度[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小山;论陈亮的人格与陈亮词[D];郑州大学;2005年
6 郑月平;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北宋之雅乐[D];西北大学;2005年
7 孟庆鑫;宋初两朝禁军将领群体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陈博;南宋书判中的父母官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凌云之君;从《宣和书谱》看宋徽宗时期的书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建敏;论上饶二十年生活对辛弃疾词创作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邓广铭教授的宋史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李华瑞,郭志安;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3 汉白;宋江投降与从征方腊史实考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张邦炜;宋代对宗室的防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5 周宝珠;喜读邓广铭先生《岳飞传》增订本[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6 西江月;纪佳彤;;顾炎武 跳出书斋治学问[J];东方养生;2010年09期
7 王曾瑜;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1997年04期
8 王书华;《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的学术贡献与创新[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9期
9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何忠礼;辨误举错,贵在求实——与赵冬梅同志商榷[J];中国史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瑞熙;;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开幕词[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龚延明;永远的岳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宋德金;辽金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戴忠萍;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宋朝断代史编撰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6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7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