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魏晋的瘟疫及其与早期道教嬗变关系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0-06-07 03:21
【摘要】:汉末魏晋时期,灾异频仍,其中尤以瘟疫灾害为重,由于严重的瘟疫灾害影响,民间的鬼神信仰渐渐形成体系化、理论化的防疫除疫思想,这些思想在东汉时期的丧葬仪礼中皆有所体现,并渐渐演化成道教科仪之一,另外,道教中的终末论也由此产生。面对这种瘟疫肆虐的“末世”,虽然朝廷采取了一定措施来安抚民众,但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效果,因此,汉末人民展开了坚持不懈此起彼伏的抗争。这其中,由于民间久已蛰伏的鬼神信仰,所谓“黄神”“黄天”等充满原始或者说早期道教色彩的起义开始爆发,终于,在汉灵帝光和年间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这场起义和盘踞于汉中的天师道割据政权一道,宣示了早期道教教团的诞生。太平道和天师道,二者皆因其与朝廷完全不同的处理瘟疫的办法而得到了大批民众的信任,拥趸无数,因而都具备着极为广阔而深远的影响力。其中天师道完成了地方政权的割据,创造了一个“民夷信向”的原始乌托邦社会;而以太平道为指导思想的黄巾起义深深撼动了汉王朝统治的根基,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和道教的嬗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渊薮亦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如何看待这唯一的本土宗教,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从处理瘟疫这一问题上来看,道教或者说道教教团具备比传统儒家思想指导下的政府更好的方法和效果,但在与汉王朝的较量中,拥有广泛民众基础的太平道很快败下阵来,民众拥护的汉中割据政权也只能投降曹魏的中原政权,江南地区的道教教团则从一开始就被主流政治所压制,到东晋时期的孙恩卢循起义也告失败。归根结底,是道教教团所组建的社会组织其成熟度不如已经发展了四百余年的儒家政治社会组织。自东晋以降,道教多作为主流政治和文化的依附而存在于历史记载中,如葛兆光所言,早期道教的发展,更多地呈现出一个“屈服”的态势。本文认为,这一屈服史更多地体现在环境的演变对道教教团兴衰产生的影响上,而瘟疫的爆发无疑是早期道教教团兴起的一大诱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3;B9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铁基;;关于道教产生几个问题的再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曾维加;;“永嘉南渡”与天师道的南传——再论焦湾侯家店道教六面铜印[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3期

3 周克林;;钱树出土分布与早期天师道活动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爽;早期道教考古遗存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2 孙伯元;神仙道教与魏晋政治[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巩镭;汉末三国时期疾病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0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00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0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