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时期的河南集镇
发布时间:2020-06-24 14:43
【摘要】:明清时期国内商品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河南以其居中的位置,成为大多数地区间商品流通的必经之地,四面八方的商人、商品涌向河南市场。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河南自身的商品经济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本地大量的农副、土特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再加上在此销售和转运的外地商品,为集镇(农村集市与市镇)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同时河南还因其居中的位置在省内外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上是明清河南集镇得以繁盛的历史背景。 在此背景下,河南集镇数量自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大规模增长。虽然中间经历明清之际的战乱天灾,集镇数量一度锐减,但是经过百余年的恢复,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集镇数量同前代相比又出现了迅猛增长。集镇数量的阶段性变化为我们刻画了明清河南集镇发展的大致历程。这个时期的集镇分布也很有特色。总体上看,明清河南集镇呈典型的网络分布状态。网络密度受集镇数量变化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同时又受到交通、地形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不均匀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集镇经济出现了较大发展。农村集市开市频率增长,清代时间日集已在各地普遍存在。作为农村集市的特殊形式的庙会也日益增多,在商品种类和档次上补充了一般农村集市的不足。市镇中涌现出一批中等市镇和大市镇,这些市镇是河南与外地商品流通的重要节点。集镇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促进了种植业和手工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促使大市镇在外观、人口、经济等许多方面出现了城市的特征,具备了城市的雏形。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河南自身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河南集镇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这集中表现在:作为手工业品生产中心的市镇数量很少,而且大多数市镇的手工业不发达;小市镇在河南市镇中居主导地位,造成河南农村市场层级不够鲜明。这些局限性影响了集镇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8;K295
本文编号:2727996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8;K29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德超;;近代豫西北农村集镇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良;明清时期白银货币泛化研究(16-19世纪中叶)[D];辽宁大学;2013年
2 吴志远;清代河南商品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霞;河南历史文化名镇的景观构成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2 田亮;清入关前沈阳城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红光;明中叶至清代“贾沙颍三河流域”市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小雨;怀庆府中心城市演变研究(1368-1949)[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苏予;明清时期河南区域商品性农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程敬磊;清代豫东地区城镇地理初探[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7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2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