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2:54
【摘要】: 茶业在唐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研究唐代茶业,不仅有助于揭示茶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唐朝的特殊表现,而且可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茶业发展和振兴提供历史借鉴。 对唐代茶产地分布状况进行考察,主要是依据正史、政书、类书、诗文、笔记小说等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来完成的。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唐代茶产地的分布特点,并进而分析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状况。首先,唐代茶产地的地理分布呈现出“多个中心,四面开花”的特点。在全国这个大范围内,“江南、淮南、山南、剑南”四个重要产茶道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集中的产茶中心。在各道内部又有太湖产茶中心、淮南产茶中心、江汉产茶中心、三峡产茶中心、川西产茶中心等。在这些产茶中心周围,还散布着一些产茶地,它们像众星拱月一般牢牢地被这些中心所吸引。其次,唐代茶业布局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分布极不平衡。约有90%的产茶地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地区。而岭南、河东、河北各道虽产茶,产地却都只限于一两处。河南、关内、陇右道甚至不见一处产茶地。第三,这些茶产地中约有74.1%的产茶州、91.6%的产茶县,分布于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另外,各地经济水平高低与茶品质好坏也是密切关联的,虽然经济富裕地方不一定产好茶,但好茶一般都产于经济富裕地区。 对唐代茶农生活考察虽有一定难度,却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唐政府的贡茶制度对茶农是赤裸裸的压榨与掠夺。建中三年(782),朝廷首次对茶业征税,以后唐代的茶法一直变化不断,但其呈现出来的总体走向是:征收面不断拓宽,茶税额也在不停上涨。广大茶农因为政府厚敛无度,失去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生活变得日益艰难。 唐代茶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功能。茶叶作为商品,无论对国计还是民生均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唐政府收入增加,商品经济繁荣;而且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同时让农业更具活力,农民生存有一定的保障;另外它也促进了当时制瓷业的进步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伴随着饮茶风习的兴盛,茶叶在唐人的政治与社会文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它对政权巩固,促进民族融合、改善睦邻关系、加强人际交流、繁荣祖国文化、推动佛教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知宴;;唐代瓷窑概况与唐瓷的分期[J];文物;1972年03期

2 傅金城;;“一字师”和“一字徒”[J];诗刊;1980年02期

3 李久海;王建平;;扬州司徒庙镇清理一座唐代墓葬[J];考古;1985年09期

4 阮卫萍;;广绣《三羊开泰》图[J];紫禁城;1991年01期

5 李晖;宛转萦香骑 飘樦拂画k飑ぉぬ拼按騥臁狈缢卓悸訹J];东南文化;1998年03期

6 张艳云;从敦煌《放妻书》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J];敦煌研究;1999年02期

7 旭翁;;形神兼备 呼之欲出——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周[J];北京工人;1999年02期

8 介永强;关中唐代行宫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03期

9 平川;唐代的状元并不受重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傅永聚,马林涛;论唐代的母训文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亮;;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探析[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双智;;陕西长武昭仁大殿[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3 吴力群;;对唐代葡萄镜中佛教文化特色的认识[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4 姬永亮;;唐代误差思想略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彭庆华;邓洁;;突出强势品牌,发展永顺茶业经济[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阮逸明;;两岸乌龙茶产业特色及其发展[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谢向英;;我国茶业品牌经营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研究[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劲松;;陈崇与东佳书堂关系的再认识——基于谱牒与地方志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蔡志屸;;台pc休晵彶imS@之茶im休晵[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殷元元 实习生 鲁小燕;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一届二次理事会召开[N];黄山日报;2009年

2 郑清源;婺源茶业经济总量居全省之首[N];上饶日报;2011年

3 吴健民;休宁力促茶业经济增长[N];安徽经济报;2009年

4 胡战全;发展有机茶业 打造高端品牌[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5 记者 李学军;全市茶业经济工作会议召开[N];黄山日报;2011年

6 申商;深圳茶业经济凸显新“亮点”[N];经理日报;2004年

7 记者 江宇;茶叶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N];雅安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李伟;大力推进单丛茶产业化[N];潮州日报;2009年

9 汪政宣;歙县力促茶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黄山日报;2007年

10 董显明上犹县政协副主席;五举措助推上犹茶产业[N];光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3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黄骏;唐代敦煌壁画人物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5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青淼;唐代盐业地理[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亮;唐代茶业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马捚;试论唐代江南茶业经济[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谋娜;唐代士兵生活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曲洋;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光杰;唐代家训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伟;唐代连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1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51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