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物质赏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03:12
【摘要】: 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对臣下的赏赐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些赏赐,虽属政治行为,但它必须以经济为基础,故赏赐,尤其是物质赏赐往往能够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对唐代赏赐的变动轨迹、特征、类型及其内容等的系统考察,揭示赏赐对唐代社会的影响,以深化我们对唐代社会经济的认识,和为今天的产品开发及完善奖惩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对唐代赏赐次数、数量和品种的演变轨迹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唐代赏赐变动的三个基本特征,即:次数前多后少,起伏较大;数量前少后多,波动显著;品种的变动并不明显。 文章深入分析了唐代赏赐的类型,指出唐代赏赐主要分为功赏、绩赏、德赏、喜赏和贡赏等。功赏主要是军功赏赐,包括赐开国功臣、扶助功臣、平叛定难功臣和戍边功臣;绩赏是对政绩突出者、诤谏献言者和文化教育有功者的赏赐;德赏主要奖励忠义为国者、孝悌友爱者和清正廉洁者;喜赏一般是皇室庆典或皇帝龙心大悦时的赏赐;贡赏主要是对外国或少数民族朝贡时的赏赐。 本文还探讨了唐代赏赐的内容,并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手工业品,主要包括纺织品、金银珠玉、钱币和成衣服饰,其中又以纺织品为最,占78%左右。二是农畜产品,主要有粟、米、麦等谷物和马、牛、羊等畜产品,另外还有水果和茶叶。三是田宅。 文章最后分析了唐代赏赐对社会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认为赏赐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它在政治上对调动官吏的积极性,提倡良好的政治风气具有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原王朝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经济上有利于先进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教育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但与此同时,滥赏助长了统治集团的奢侈之风;对赏赐时机的把握失当会影响政局的稳定;赏赐的轻重失宜也会增加国家的财政开支,加重政府的负担。 文章还进一步指出,赏赐在对唐朝的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受到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反作用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2
本文编号:2768234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洪海安;唐代铁券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明稳;唐代社会医疗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惠媛;唐代北方羊肉饮食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利利;唐代官吏休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苗倩倩;唐代进奉现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意城;我国古代行政奖励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曹丽娜;唐代民间营利性乐舞的生产与流通[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孙明霞;唐代的社会救济政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柳夏云;唐代后妃及其生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康继辉;蒙元王朝的物质赏赐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金程程;南诏和唐使者往来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8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6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