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琉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15:44
【摘要】:明琉关系,从时间跨度来说,指的是从明初洪武元年(1368)太祖始册封琉球至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共270多年的一个历史时段;从地域范围来讲,明琉仅是东亚世界内部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区域而已。明琉关系,在其研究的性质上,既属于断代性的,又属于区域性的一个专题研究。本课题之研究,致力于从琉球与东亚区域关系之发轫处——明琉关系入手,溯其本,清其源,探其流变,进而能对明琉相关问题做一适度的裁断,以期可为琉球(冲绳)及其东亚历史与现实等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史实构建,文章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集中总结和梳理了先贤关于中琉问题研究的成绩、问题以及不足。国内外对于中琉关系史的关注,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而言,是从近代日本并吞琉球,并将琉球废藩改置“冲绳”开始。由于日本对琉球的吞并进而占领,日本学界从琉球已被占领的现状出发,其研究的起点从1609年萨摩藩岛津氏入侵琉球始,故而对中琉关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清代以及晚清琉球被日本的占领与吞并。中国学界对中琉关系的研究,由于清代以及晚清关系史料比较丰富而且集中,所以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晚清时期。为数不多的关于明代中琉关系的论述,大多以论文呈现,研究甚为薄弱,主要原因在于史料的弥寡和零散。 第一章对明代以前中国史籍中的琉球认识略为概述。古代琉球,“国无典籍”,而对其的最早记载始见于《隋书》,稍后的《宋史》和《元史》出现了对琉球的一些记载。然而,无论是《隋书》,还是《宋史》和《元史》,其中所记载的古代中国和琉球的关系并不是很多,百字而已,内容也并不是很详细,即便连最基本的琉球地理方位、风土人情也记载得很是模糊,尤其是现今已经规定好的“琉球”之地名,都有“流求”、“t`求”等不同的称谓,故而也为此一阶段古代中国与琉球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造成了史料上的不足及由此而引发的一些具有非学术性质的争议。 第二章对所关涉到的明代外交特征以及明代对琉球的外交管理机构简述。在明朝276年的历史发展中,除了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传教活动,与西方世界有一些关联外,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明代外交表现出了鲜明的三大特征:所涉及到的国家之多与地域之广,亘古未有;“不征”与和平主义;对外交活动的主动性记述。明代中央外交机构如礼部主客司、会同馆、四夷馆、鸿胪寺和行人司以及地方上的市舶司,其规模和安排,大致上超过了前代,而专门培养外交通译人才的四夷馆在明代才开始单独建制。 第三章对明初太祖至宣德年间明琉关系的建立、展开进行梳理。太祖洪武四年(1371)至宣宗宣德九年(1434)乃明琉关系的初始、发展阶段。自洪武五年(1372)琉球中山王向明朝正式朝贡与明廷授予琉球历法,标志着琉球被纳入到以明朝为中心的东亚华夷秩序体系,也是明琉关系正式建立的标志。洪武、永乐、宣德年间,琉球向明朝朝贡分别达50、63、33次,明朝遣使出使琉球发布诏谕以及册封有6次。明琉关系从建立伊始,就显示出了起点较高的一种发展态势。 第四章对从宣德至嘉靖年间明琉关系的发展情形进行勾勒。此一时段,历经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大致130年的发展,琉球王国也经历了尚巴志、尚忠、尚思达、尚金福、尚泰久、尚Q啞⑸姓妗⑸星濉⑸性馐酥危髁鸸叵导绦箍⑵轿确⒄埂C鞒岱饬鹎
本文编号:2805369
本文编号:2805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0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