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之际的英雄观
发布时间:2017-04-02 07:13
本文关键词:汉魏之际的英雄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英雄观作为人们对英雄看法和态度的总和,源于英雄人物的实践活动,以英雄的概念为核心,表现在从实际鼓励到哲学思辨等多个层面,并因时代、民族、文化、个人的不同而有差异。 中国传统的英雄观萌芽于先秦时期,在秦汉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直到汉末,内忧外患为英雄人物崛起提供了社会条件,皇帝权威的丧失为英雄权威的树立提供了契机,清议成为英雄登上历史舞台的直接动力,名士英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品评则从理论上推动了英雄观的发展,英雄是当时人物品评的品目之一。不可忽视的是,汉魏之际士人矛盾而苦闷的心理,成为英雄权威得以树立的心理基础,是英雄观得以迅速发展的心理动力。因此,汉魏之际的乱世不仅造就了大量英雄人物,也孕育了成熟的英雄观,成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英雄时代”。 汉魏之际的英雄观在不断变换的政治形势的推动下,经历了名士英雄—王霸英雄—圣君英雄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综括英雄产生、素质、定位、分类、评价、鉴识等各方面的理论系统。英雄就是怀救世拯民之心,担拨乱反正之任,聪明勇猛、文武兼备的人,这是英雄观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当时英雄人物卓尔不群,特然独立,为天下所重的根本原因,也是英雄和英雄观永久的生命活力所在。 从英雄观的发展和建构来看,汉魏之际的英雄观呈现出强大的包容性和多层面同步发展的特点,导致了英雄崇拜之风的盛行;以辨名析理的形名思想为指导,以人物鉴识理论为核心的建构特点,使得英雄成为时人心中的理想人格,引导了崇尚通达、注重风神、尊显才性的人格趋向;而英雄观在价值取向上强烈的政治关怀,则促进了务实性政治的开展。 汉魏以后,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英雄观本身的缺陷,以及圣人文化传统的形成,英雄观从政治领域隐退,转而在文学领域中蓬勃发展起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英雄的概念逐渐泛化,英雄文化完成了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化。
【关键词】:汉魏之际 英雄 英雄观 英雄崇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5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 英雄观的研究与反思8-14
- 一、选题动机8-10
- 二、学术前史10-12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12-14
- 第一章 汉末之前的英雄观14-22
- 一、英雄观的萌芽14-16
- 二、汉代大一统背景下的英雄观16-22
- 第二章 汉魏之际英雄观兴起的时代背景22-35
- 一、汉末的内忧外患22-25
- 二、清议之风的兴盛25-27
- 三、人物品评的精妙27-31
- 四、牵绊与超脱的士人心态31-35
- 第三章 汉魏之际的英雄观及其特点35-55
- 一、名士英雄35-38
- 二、王霸英雄38-43
- 三、圣君英雄43-55
- 第四章 汉魏之际英雄观的影响55-63
- 一、英雄崇拜之风靡55-58
- 二、政治务实之趋向58-61
- 三、新的人格之取向61-63
- 余论 汉魏以后英雄观的异途发展63-68
- 参考书目68-7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新蓉;;宋词三国英雄意象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新丽;新中国建立60年媒体“英模人物”报道的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院芳;拨乱反正时期的英模文化研究(1976-1982)[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传武;党议缘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魏勇;新中国前十七年间英模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汉魏之际的英雄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