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里吏及相关特殊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15:04
本文关键词:西汉里吏及相关特殊群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显示,西汉初年乡里管理体制盖为三元系统,分别为乡啬夫、里正为代表之行政系统,田啬夫、田典为代表之田官系统,乡三老、里父老为代表之非吏系统。文帝之时,田官省罢,并入乡官,从而演化为二元系统,终西汉之世而不改。里正与里父老分别代表两种权力来源不同之地方力量,双元系统体现出官府希望藉此求得官府与民间秩序之有机融合,彰显出汉代灵活之治国方针,亦凸显民间势力之强大,官府无法漠然不闻。父老与子弟构成一里之社会,而“少年”来自于子弟,为子弟中不服从里吏与父老之管教者,逸出乡里正常秩序,成为社会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第一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先简要论述里制一般问题。西汉之里分为城邑之里与乡野之里。其时民众编制为什伍制,编户之时须考虑爵制,五大夫以上不编入什伍。通过考辨文献记载,颇疑西汉什伍之制并非经制,部分地区似未设之。第二节详细论述里吏问题,里正是一里之领袖,职责宽泛,无所不统;吏俸之入,来自算赋,但不知几何;其多由强健豪民担任,由乡啬夫提名,报请县廷,而后任命;但权责渐为豪强大家所侵削,人不愿履职。里佐,里正副贰,佐正理政,其存在尚须商榷。田典之设源于国家授田制,主司田土之事;文帝之世,土地私有,省罢田典,并入里正。里监门,职司里门关启,选从招募,无籍贯限制。里吏皆有俸禄,具体不详,但微薄寡少,殆可推定。第二章集中探讨“父老”之问题。聚族里居、崇尚年齿,是父老权力之来源,西汉之世,多姓错居,其血缘色彩早已淡薄,演化为一种专称,与里正构成双元领袖。父老由年高德劭者充任,且有訾产之限制,人数不止一人,非终身之制,似由官府选置,或至少予以事实之承认。其权力为官府所认可与利用,常佐里正处理里务,纳入地方管理体系。但里父老之权力来源迥异于乡官里吏,属于非吏,多代表民众之利益,其之间交流往来,结成一种关系网络,藉此共进退,左右乡里舆论,干预地方政务。第三章着重讨论“少年”问题。西汉社会始终存在一股数量庞大的“少年”群体,“少年”来自子弟,为子弟中之不安定分子,来源极广杂,多从事低贱之职或不事生产,悖于正统。年龄大约十五至三十岁,尤为无赖者称之“恶少年”。“少年”不务正业,甚者杀官害吏,在动荡政局之中,常充当急先锋之角色,但“少年”内部职业相近,多从事贱职或浮游无事,年龄相仿,又地位多相接,故多半不相统属,进而投奔豪强贵族,为之爪牙。西汉之世,游侠众多,“少年”慕之,故年少任侠者颇多,为游侠社会之基础。官府对“少年”采取不同之政策,一面任用酷吏镇压或征发充军,但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也网罗其中才俊之士,为之所用,然更多者依旧滞留于社会。
【关键词】:西汉 里 里吏 父老 少年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34.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17
- 一、问题的提出12
- 二、研究现状12-16
- 三、创新与不足16-17
- 第一章 西汉的里吏17-36
- 第一节 里制述略17-21
- 一、里的分布与外部结构17-19
- 二、什伍制新证19-21
- 第二节 里吏考21-36
- 一、里正22-27
- 二、里佐27-28
- 三、田典28-32
- 四、里监门32-36
- 第二章 里中特殊群体研究之一—“父老”36-47
- 第一节 西汉“父老”的含义36-37
- 第二节 父老地位与力量之渊源37-39
- 一、宗族聚居传统的延续37-38
- 二、里制与宗族聚居38-39
- 第三节 从《侍廷里父老P渎蛱镌际房蠢锔咐,
本文编号:285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