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关隘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17:25
关隘是人们利用自然地形构筑的人工建筑,同时也是古代统治者进行有序统治的重要机构,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其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军事防御;此外还有维护政治经济秩序、保持社会安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执行中央政权对外经略等诸多职能。 关隘的设置,据文献考证可以早到西周初期。东周时期的小国林立、互相征伐为人们关注自己国土四围的军事防御问题提供了契机。但是由于各国人口有限,军力不足,难以构建全面性的关隘防御体系。先秦时期是区域性关隘体系的形成期,而继起的秦汉时期,则是全国性关隘体系建设的完善期。 虽然由于历时久远,秦汉关隘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湮没无存,但考古材料和简牍文献资料为我们了解关隘建筑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秦汉关隘有一套完备复杂的建筑体系,其主体建筑包括关门、关城、关墙及吏卒生活设施等。关隘的修筑因地制宜,或夯土版筑墙垣,或垒石砌墙,或倚高山峡谷等天堑,或筑栅栏、篱笆,各部分工事通过协同作用,为关隘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秦汉时期关隘众多,为了研究方便,需要以关隘自身分布疏密聚散的规律为主要依据,兼及当时的政治局势、行政区划和山河形胜等要素,对秦汉帝国版图内的关隘进行区域划分。按照这一分区理念,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关中地区、关东地区、北方长城沿线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这些板块,即为关隘分区所依附的现实土壤。当然,由于历代社会政治军事局势的独特性,并非每一板块在每个时代都有同样重要的影响。 在秦汉帝国疆域内为数众多的一般关隘由于使用时间短、影响较小、特别是文献记载语焉不详等原因而难觅其踪。基于目前的资料情况,我们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正史记载为主要线索,系统梳理传世文献、历代地方志、简牍材料、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等,分地区探讨有代表性的重要关隘的沿革。 秦汉关隘管理制度包括关隘的隶属部门人员构成、通关文书管理制度、关禁制度、关隘财物管理制度等内容。秦汉关隘的人员构成,包括职权范围涉及此系统管理工作的中央官吏、主管及兼管关隘的地方官吏、守关吏卒等。秦汉时期,凡人员出入关隘须按规定出示身份证明,文献记载的证件有传、符、棨、棨信、繻、过所等,简牍材料中还可见到致、籍,将两方面资料相结合,逐一辨析各类通关文书的形制、用途、颁发及审核机构和使用方法。关禁制度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和物。对人员的出入限制严格,根据通关人员是否持有合法凭证及其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准许通关人员、禁止通关人员和权宜通关人员三类。对物资的出入限制条款详密,限制对象包括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铁器等一般金属器物、马匹等战略性物资之类。秦汉时期的关隘体系中,对于经费来源、使用及监控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规则。而对于关隘自身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物资,其保管、使用和定期清查,同样有严格的程序。秦汉关隘管理制度自成体系,详细严密,为关隘事务的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秦汉时期的关隘按照分布地域和主要职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关和边关。内地关隘与边疆地区关隘虽然在管理体制和职能方面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明显。二者不仅地理位置不同,而且在相关配套设施、主要防御对象、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对国家政局的影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说边关保护国家之“体肤”,那么内关所捍卫的则是国家的“心脏”。从推动历史发展进程和维护政权统治的角度来看,内关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秦汉时期还有海关。它与陆地上的边关着重突出军事职能明显不同,在秦汉时期海关的职能更加侧重于经济和外交方面,担负着主管国家对外事务、征收关税等职责。虽然目前缺乏直接材料说明秦汉时期的海关制度,但是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能够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对海洋、海疆、海港有着丰富的认知观念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秦汉时期的关隘制度设置合理、管理严格、运转有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隘最主要的职能体现在政治、军事及财政、经济等方面,它既是据险而守、保卫疆土的防御性建筑设施,又是维护国家安宁的管理系统。关隘的政治、军事职能主要包括四方面:拱卫京畿及保护重要战略枢纽之地、控制地方势力膨胀并防范农民战争、控制人口流动以维护社会治安、捍卫疆土。关隘的职能还体现在财政、经济方面,即通过征收关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调控物资流通;通过在边关开设关市,促进民族和政权间的交流,有助于实现国家在军事、外交领域的既定战略目标。秦汉时期的关隘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处的地域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及国家控制力的变化成为推动关隘兴衰变迁的深层原因。秦汉关隘制度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秦汉时期关隘建筑,其形制承自先秦,并对后世关隘构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一时期全国性的关隘体系得以确立,但地区差异客观存在,差异是国家控制力强弱变化的直接体现。秦汉关隘制度及管理政策,体现了中央政府“攘外安内”、“强干弱枝”、“重农抑商”等诸多指导思想。总体上看,秦汉关隘制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条规严密、权责明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便利的操作性。秦汉帝国的建立促成了先秦时期的许多关隘由列国的边关转换成为大一统国家的内关。这一时期的关隘职能,在政治、军事方面内关和边关各有侧重,局势紧张之时二者都侧重军事职能,而和平时期内地关隘更注重治安职能的发挥。在财政经济方面,二者均有征税职责,管理不同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在外交方面,海关的职能凸显了统一主权国家对外交往的独立性。 总之,秦汉关隘十分有效地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控制以及对域外交流与防御并重的意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K232;D69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本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秦汉时期
(二) 关隘
(三) 关津、津关、关禁、关梁
二、 选题意义
(一) 学术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 前人研究成果述评
四、 本文旨趣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三) 取材范围
五、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秦汉关隘渊源与形制
第一节 关隘溯源
第二节 关隘建筑构成
一、 考古资料中所见的关隘形制
二、 简牍文献资料中所见的关隘结构
三、 关隘建筑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秦汉关隘分区与沿革
第一节 关隘分区依据
第二节 关隘分区
一、 关中地区
二、 关东地区
三、 北方长城沿线地区
四、 西北地区
五、 南方地区
六、 西南地区
第三节 关隘沿革
一、 关中地区
二、 关东地区
三、 北方长城沿线地区
四、 西北地区
五、 南方地区
六、 西南地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秦汉关隘管理制度
第一节 关隘人员构成
一、 关隘的中央官吏
二、 关隘的地方官吏
三、 关隘的吏卒
四、 其他
第二节 通关文书管理制度
一、 传
二、 符
三、 致、致籍
四、 棨、棨信、繻、过所
第三节 关禁制度
一、 人员出入制度
二、 物资出入制度
三、 出入情况登记制度
第四节 关隘财物管理制度
一、 关隘经费管理制度
二、 关隘物资管理制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秦汉关隘分类与职能
第一节 关隘分类
一、 内关与边关
二、 海关
第二节 关隘职能
一、 关隘的政治军事职能
二、 关隘的财政经济职能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5096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K232;D69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本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秦汉时期
(二) 关隘
(三) 关津、津关、关禁、关梁
二、 选题意义
(一) 学术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 前人研究成果述评
四、 本文旨趣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三) 取材范围
五、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秦汉关隘渊源与形制
第一节 关隘溯源
第二节 关隘建筑构成
一、 考古资料中所见的关隘形制
二、 简牍文献资料中所见的关隘结构
三、 关隘建筑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秦汉关隘分区与沿革
第一节 关隘分区依据
第二节 关隘分区
一、 关中地区
二、 关东地区
三、 北方长城沿线地区
四、 西北地区
五、 南方地区
六、 西南地区
第三节 关隘沿革
一、 关中地区
二、 关东地区
三、 北方长城沿线地区
四、 西北地区
五、 南方地区
六、 西南地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秦汉关隘管理制度
第一节 关隘人员构成
一、 关隘的中央官吏
二、 关隘的地方官吏
三、 关隘的吏卒
四、 其他
第二节 通关文书管理制度
一、 传
二、 符
三、 致、致籍
四、 棨、棨信、繻、过所
第三节 关禁制度
一、 人员出入制度
二、 物资出入制度
三、 出入情况登记制度
第四节 关隘财物管理制度
一、 关隘经费管理制度
二、 关隘物资管理制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秦汉关隘分类与职能
第一节 关隘分类
一、 内关与边关
二、 海关
第二节 关隘职能
一、 关隘的政治军事职能
二、 关隘的财政经济职能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启祥;;金牛古道演变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孝林,孔庆林;简牍中兵物管理史料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张松斌;胡志荣;马书歧;;见证历史的上党关[J];沧桑;2008年03期
4 芦苇;;古关行述[J];长江文艺;2002年08期
5 闫婷婷;;阳关相关问题质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刘满;再论萧关的地理位置[J];敦煌学辑刊;2000年02期
7 程喜霖;敦煌汉简所见关传向过所演变[J];敦煌研究;1992年02期
8 李并成;汉悬索关考[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9 程喜霖;汉唐过所与中日过所比较[J];敦煌研究;1998年01期
10 马新;编户齐民与两汉王朝的人口控制[J];东岳论丛;199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兰;秦及西汉时期的关隘制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益;汉唐关津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朱翠翠;秦汉符信制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5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7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