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间救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8:18

  本文关键词:明代民间救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明代民间救济的背景分析,深入挖掘民间救济兴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并以时间为主轴展现明代民间救济的发展过程,从国家赈济为主发展到后期的民间救助为主,从明前期少数的民间自发救助,发展为具有自发性与劝谕性双重特性的大规模民间自救,虽然民间救济在明代后期扮有重要角色,但是其在明中后期的发展,仍然有所起落,,正统、成化、嘉靖是其发展的三个重要时间点。同时正统年间是明代民间救济正式兴起的开端,也是明政府奖劝富民捐钱、粮赈灾最频繁的时期。其次对明代民间救济内容的研究,包括民间捐输、捐纳、捐助、义仓、义冢、社会公益事业等,立图对明代民间救济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最后对明代民间救济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将其置于多角度的研究范围之中,探讨其与明代社会之间深刻的历史关系。明代的义民群体是民间救济的主要力量,也是明代民间救济的独有特色,他们是当时社会财富的主要占有者,包括地方富民、商人、士绅及官员,在地方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地位,加之其通过捐钱赈灾而获得政府给与的荣誉,及对地方社会救济事业做出的贡献,使其在明代中后期的势力逐渐上升。这种地方势力的崛起,导致明代中后期地方社会自治能力的提升,而民间自救体系的形成与管理正是依赖于这种地方社会力量。相对的,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减落,政府的职能有所萎缩。
【关键词】:明代 民间救济 劝分 义民旌表 社会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91.2;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5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7-8
  • (二)相关学术回顾8-14
  •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14-15
  • 一、明代民间救济的兴起与发展15-36
  • (一)背景15-18
  • 1. 灾害种类及灾害发生的次数与频率15-16
  • 2. 明代备灾救灾简介16-18
  • (二)民间救济兴起的原因探讨18-25
  • 1. 政治原因18-22
  • 2. 经济原因22-23
  • 3. 文化、思想原因23-25
  • (三)明代民间救济的发展25-36
  • 1. 明前期民间的自发性救助25-26
  • 2. 正统年间的民间救济26-32
  • 3. 明中后期的民间救济概述32-36
  • 二、明代民间救济内容36-51
  • (一)捐输、捐纳与捐助36-38
  • (二)义仓与义冢38-42
  • 1. 义仓38-41
  • 2. 义冢41-42
  • (三)商人减粜、平籴及民间借贷42-44
  • (四)社会公益事业与地方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44-51
  • 1. 社会公益事业44-47
  • 2. 地方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47-51
  • 三、明代民间救济与社会转型51-58
  • (一)民间救济的主体研究与明中后期民间力量的崛起51-53
  • (二)民间救济体系的初步形成与明中后期政府职能的萎缩53-55
  • (三)民间救济与明中后期商人的思想及地位的转变55-57
  • (四)民间救济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变革57-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5
  • 致谢65-66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论著情况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华莹;;徽商与明清徽州荒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方福祥 ,顾宪法;试论明清慈善组织与会馆公所的关联[J];档案与史学;2003年06期

3 龚小峰;论明代的赈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倪根金;明代广东社仓、义仓考[J];广东史志;2002年02期

5 汪火根;明代社仓的社会功能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7 陈关龙;论明代的备荒仓储制度[J];求索;1991年05期

8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J];社会学研究;1998年01期

9 顾颖;;明代预备仓积粮问题初探[J];史学集刊;1993年01期

10 赵克生;义民旌表:明代荒政中的奖劝之法[J];史学月刊;200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明代民间救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6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7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