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与商周祭祀观念——从凤雏庙祭甲骨谈起
发布时间:2021-03-13 22:53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可谓凤雏庙祭甲骨属性问题中的一个研究瓶颈。国家构成的多血缘性及统治方式,促使商王朝建立了以王祖先为首、包括其他部族祖先在内的国家神系统,以增强族群认同,维系统治。但商王祖先地位优越,具有国家神的特征,可以超越族群接受其他部族祭祀。殷墟卜辞与传世文献一致表明,商族存在跨血缘祭祀。文武时代周族祭礼与商族近似,而与成王周公制礼作乐之后的情况有较大不同。当时商周二族恐怕皆不使用"姓"这一血缘标识符号,祭祀中族类观念似未被突出强调。"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之祭祀原则在商周之际也许尚未形成,极有可能与成王、周公"命祀"有关,与宗法分封、赐姓命氏等对血缘的强调相一致。在有关凤雏庙祭甲骨族属来源的讨论中,"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不应成为预设前提。
【文章来源】:孔子研究.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有关凤雏庙祭甲骨属性的讨论
二、“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与晚商跨血族祭祀
三、商周之际“神歆非类,民祀非族”原因初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凤雏庙号卜甲与商纣王伐周[J]. 王恩田. 殷都学刊. 2016(04)
[2]周原庙祭甲骨与“文王受命”公案[J]. 李桂民. 历史研究. 2013(02)
[3]凤雏H11之1、82、84、112四版卜辞通释与周原卜辞的族属问题[J]. 杨莉. 古代文明(辑刊). 2006(00)
[4]论周公庙和周原甲骨的年代与族属[J]. 孙庆伟. 古代文明(辑刊). 2006(00)
[5]谈岐山周公庙甲骨[J]. 葛英会. 古代文明(辑刊). 2006(00)
[6]试论殷墟聚落居民的族系问题[J]. 陈絜. 南开学报. 2002(06)
[7]从齐礼、夷礼与周礼之别看周原甲骨属性[J].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8]周原甲骨属性与商周之际祭礼的变化[J]. 王晖. 历史研究. 1998(03)
[9]周原甲骨与古代祭礼考辨[J]. 葛志毅. 史学集刊. 1989(04)
[10]小盂鼎与西周制度[J]. 李学勤. 历史研究. 1987(05)
本文编号:3081046
【文章来源】:孔子研究.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有关凤雏庙祭甲骨属性的讨论
二、“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与晚商跨血族祭祀
三、商周之际“神歆非类,民祀非族”原因初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凤雏庙号卜甲与商纣王伐周[J]. 王恩田. 殷都学刊. 2016(04)
[2]周原庙祭甲骨与“文王受命”公案[J]. 李桂民. 历史研究. 2013(02)
[3]凤雏H11之1、82、84、112四版卜辞通释与周原卜辞的族属问题[J]. 杨莉. 古代文明(辑刊). 2006(00)
[4]论周公庙和周原甲骨的年代与族属[J]. 孙庆伟. 古代文明(辑刊). 2006(00)
[5]谈岐山周公庙甲骨[J]. 葛英会. 古代文明(辑刊). 2006(00)
[6]试论殷墟聚落居民的族系问题[J]. 陈絜. 南开学报. 2002(06)
[7]从齐礼、夷礼与周礼之别看周原甲骨属性[J].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8]周原甲骨属性与商周之际祭礼的变化[J]. 王晖. 历史研究. 1998(03)
[9]周原甲骨与古代祭礼考辨[J]. 葛志毅. 史学集刊. 1989(04)
[10]小盂鼎与西周制度[J]. 李学勤. 历史研究. 1987(05)
本文编号:3081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8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