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国家赈灾事业兴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9:49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被灾害与饥荒所困扰,历代执政者都有赈恤百姓,保障民生的责任与义务。清代也不例外,清朝入关以后的历代帝王对于国计民生均比较关注,都能做到施仁政、惠民生,积极赈灾,恤农养民。清朝初年是国家赈灾事业的探索与初创时期,制度性的建设尚未开始,这一时期的国家赈灾主要依靠最高统治者下令,地方督抚官员配合实施。地方与民间力量的参与明显不足。乾隆时期是清代国家赈灾事业的高峰期,此时国家政治升平,河清海晏,乾隆皇帝务实勤勉,国家赈灾制度不断完善,常平仓、社仓、义仓的粮食储备日益丰盈,无偿赈济、低价赈粜、有偿赈贷三种赈灾方式并行不悖,皇帝尽力督导,地方努力施为,在国家、地方、民间的共同努力之下,乾隆时期的国家赈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清朝中期以来,国家政治生态日益恶化,各级官僚走向腐败,政府机构效率低下,常平仓、社仓、义仓储备亏空严重,国家赈灾事业盛极而衰。嘉庆、道光时期是国家赈灾事业的延续期,这时的国家赈灾事业虽从乾隆时代的顶峰上滑落下来,但是依然能够维持运转。但到了清朝晚期,国家的赈灾事业走向了衰败,此时的国家赈灾体现出的特点为,主要推动力为国家的政治号召与奖叙,以地方督抚积极倡导,士绅...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顺、康初创与国家赈灾事业的探索
    2.1 清代以前国家赈灾回顾
    2.2 顺、康时期国家赈灾的受众与地域特征
        2.2.1 顺、康时期国家赈灾的受众群体分析
        2.2.2 顺、康时期国家赈灾的地域特征
    2.3 顺、康时期国家赈灾的运行特点
        2.3.1 国家主导
        2.3.2 民间参与不足
    2.4 顺、康时期国家赈灾实施的影响因素
        2.4.1 康熙皇帝严厉督导与地方督抚尽力实施
        2.4.2 胥吏为奸与刁民拖累
第三章 雍、乾盛世与国家赈灾事业的高峰
    3.1 雍正时期国家赈灾制度建设的起步
    3.2 乾隆年间国家赈灾事业的全面展开
        3.2.1 乾隆初年国家赈灾概况
        3.2.2 赈灾情况的简要分析
    3.3 政府机构的高效运行
        3.3.1 最高皇权的有效运行
        3.3.2 督抚等高级官员的积极有为
        3.3.3 基层官吏在督导下有序赈灾
    3.4 赈灾制度的不断完善
        3.4.1 赈灾程序
        3.4.2 赈济、赈粜、赈贷并行
        3.4.3 常平仓储的经营
    3.5 民间赈救力量的兴起
        3.5.1 社仓、义仓赈灾职能的发挥
        3.5.2 劝谕、捐输等民间物资的缴纳
    3.6 国家赈灾实施的若干困扰
        3.6.1 胥吏渔利
        3.6.2 官僚腐败
        3.6.3 甘肃冒赈
        3.6.4 人口激增与生计艰难
第四章 嘉、道危机与国家赈灾事业的延续
    4.1 国家仓储体系的破坏
        4.1.1 嘉庆朝以来常平仓的经营困境
        4.1.2 嘉庆朝以来社仓、义仓的艰难维持
    4.2 嘉庆朝国家赈灾事业的延续
        4.2.1 嘉庆帝的仁政措施
        4.2.2 国家赈灾的持续运行
    4.3 道光朝有偿赈贷的实施
        4.3.1 道光年间农业借贷情况概览
        4.3.2 道光朝农业借贷的实效
第五章 同、光末世与国家赈灾事业的衰落
    5.1 江河日下的国家赈灾实况
        5.1.1 衰败的国家赈灾事业
        5.1.2 赈灾实施弊病丛生
    5.2 国家的政治号召与督抚赈灾、士绅助赈
        5.2.1 国家的政治号召
        5.2.2 督抚赈灾
        5.2.3 士绅助赈
第六章 清代国家赈灾事业的特点与启示
    6.1 清代国家赈灾的特点
        6.1.1 以道义为先导
        6.1.2 以权力为后盾
        6.1.3 不计经济效益
    6.2 清代国家赈灾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归与因循:清初灾荒赈济的探索与实践[J]. 陈建宇,杨乙丹.  农业考古. 2018(01)
[2]古代的“扶贫”[J]. 陈忠海.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2)
[3]明代灾荒赈贷制度探析[J]. 杨乙丹,卢勇.  史学月刊. 2017(10)
[4]汉代官方农业放贷:发展趋势、运行结构与制度审视[J]. 杨乙丹.  中国农史. 2017(04)
[5]清代江西社仓的时空分布与运营[J]. 陈建凯.  农业考古. 2016(03)
[6]乾隆中期和道光中后期债务命案研究[J]. 林展,陈志武,彭凯翔.  清史研究. 2016(02)
[7]乾隆朝整饬社仓研究[J]. 常建华.  明清论丛. 2015(01)
[8]道义的下移:南宋社仓与封建国家赈贷职能演化[J]. 杨乙丹,杨益.  农业考古. 2015(04)
[9]清代南京地区的仓储建设[J]. 王玉朋.  农业考古. 2015(01)
[10]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J]. 陈志武,林展,彭凯翔.  经济研究. 2014(09)

博士论文
[1]明清京杭运河沿线漕运仓储系统研究[D]. 郑民德.南开大学 2013
[2]清代河南灾荒及其社会应对研究[D]. 闫娜轲.南开大学 2013
[3]灾荒、制度、民生—清代山西灾荒与地方社会经济研究[D]. 王璋.南开大学 2012
[4]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 张祥稳.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07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107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