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均势理论解析中国战国时期政治体系
发布时间:2021-07-15 06:57
通过对战国时代国家政治关系的分析,该文认为,战国政治是一种均势政治体系,且战国时期均势政治具有非系统化、不稳定性以及用内部政治经济改革与外部联盟的手段来维持均势等特征。战国均势经历了一个由七雄并立,到齐、楚、秦三足鼎立,到齐、秦两强对峙,再到六国合纵抗秦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1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战国时期的均势政治体系
2 战国时期均势的动态平衡
2.1 对魏国的制衡———围魏救赵与围魏救韩
2.2 对齐国的制衡———五国伐齐
2.3 对秦国的制衡———六国合纵
3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国的终结与制衡的失效——对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反思[J]. 漆海霞. 当代亚太. 2015(05)
[2]中国战国时期均势政治与近代欧洲均势政治的比较分析[J]. 管一凡.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3]预期收益类型的趋同与六国“合纵”的失败[J]. 胡波,姜维清. 国际观察. 2010(03)
[4]战国时代的均势政治[J]. 梅然. 国际政治研究. 2002(03)
[5]1815~1914年欧洲均势关系探析[J]. 李晔,温文治. 东北师大学报. 1997(03)
[6]关于均势理论的研究与运用[J]. 于春苓. 世界历史. 1995(03)
[7]国际政治中的均势及其运用[J]. 陈天详. 国际政治研究. 1989(02)
[8]均势理论纵横谈[J]. 倪世雄,王国明. 政治学研究. 1986(03)
本文编号:3285236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1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战国时期的均势政治体系
2 战国时期均势的动态平衡
2.1 对魏国的制衡———围魏救赵与围魏救韩
2.2 对齐国的制衡———五国伐齐
2.3 对秦国的制衡———六国合纵
3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国的终结与制衡的失效——对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反思[J]. 漆海霞. 当代亚太. 2015(05)
[2]中国战国时期均势政治与近代欧洲均势政治的比较分析[J]. 管一凡.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3]预期收益类型的趋同与六国“合纵”的失败[J]. 胡波,姜维清. 国际观察. 2010(03)
[4]战国时代的均势政治[J]. 梅然. 国际政治研究. 2002(03)
[5]1815~1914年欧洲均势关系探析[J]. 李晔,温文治. 东北师大学报. 1997(03)
[6]关于均势理论的研究与运用[J]. 于春苓. 世界历史. 1995(03)
[7]国际政治中的均势及其运用[J]. 陈天详. 国际政治研究. 1989(02)
[8]均势理论纵横谈[J]. 倪世雄,王国明. 政治学研究. 1986(03)
本文编号:3285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2852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