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与“腹地”的复合体——军事防御视野下清前期长城以南沿边地带的战略地位
发布时间:2021-08-11 04:28
明代九边是明朝在长城以南地带设立的控御北部边疆的九个军事重镇。明清鼎革之后,原明九边地带战略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清前期,由于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和长城的客观存在,清朝君臣对长城以南沿边地带的属性有不同的看法,或视其为边地,或视其为内地。清前期,清朝曾将长城以南沿边地带视为控御藩部的依托,在该区域设立了绿营和八旗驻防,形成了保卫中原的军事防御体系,体现出长城以南沿边地带作为直省和藩部交接地带的战略地位。
【文章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明清时期“沿边”所指及清前期长城以南沿边地带的范围与特点
(一)明清时期“沿边”一词所指
(二)清前期长城以南沿边地带的地理范围
(三)清前期长城以南沿边地带的特点
二、清朝君臣对沿边地带区域属性的看法
(一)统一准噶尔前沿边地带经常被视为边地
(二)统一准噶尔后沿边地带多被视为内地
三、清前期沿边地带是清朝控御藩部的前沿
(一)清初沿边地带是应对边外藩部的依托
(二)准噶尔崛起后沿边地带形成一道军事防线
四、清前朝沿边地带军事力量的共同点和特殊性
(一)沿边地带八旗的独特性
(二)沿边地带绿营的精锐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御控藩部的依托——清前期甘肃在清朝绥定青海蒙古中的作用[J]. 邓涛. 青海民族研究. 2018(04)
[2]“九边”视野下的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兼论对康熙朝时局的影响[J]. 邓涛. 西北民族论丛. 2017(02)
[3]康熙“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辨[J]. 宁侠. 阴山学刊. 2012(02)
[4]清代北部边疆八旗驻防概述[J]. 定宜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1(02)
[5]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J]. 顾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8(02)
[6]清朝政府对明军屯田的处置和屯地的民地化[J]. 郭松义. 社会科学辑刊. 1986(04)
[7]中国北部长城沿革考(下)[J]. 李文信. 社会科学辑刊. 1979(02)
本文编号:3335453
【文章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明清时期“沿边”所指及清前期长城以南沿边地带的范围与特点
(一)明清时期“沿边”一词所指
(二)清前期长城以南沿边地带的地理范围
(三)清前期长城以南沿边地带的特点
二、清朝君臣对沿边地带区域属性的看法
(一)统一准噶尔前沿边地带经常被视为边地
(二)统一准噶尔后沿边地带多被视为内地
三、清前期沿边地带是清朝控御藩部的前沿
(一)清初沿边地带是应对边外藩部的依托
(二)准噶尔崛起后沿边地带形成一道军事防线
四、清前朝沿边地带军事力量的共同点和特殊性
(一)沿边地带八旗的独特性
(二)沿边地带绿营的精锐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御控藩部的依托——清前期甘肃在清朝绥定青海蒙古中的作用[J]. 邓涛. 青海民族研究. 2018(04)
[2]“九边”视野下的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兼论对康熙朝时局的影响[J]. 邓涛. 西北民族论丛. 2017(02)
[3]康熙“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辨[J]. 宁侠. 阴山学刊. 2012(02)
[4]清代北部边疆八旗驻防概述[J]. 定宜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1(02)
[5]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J]. 顾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8(02)
[6]清朝政府对明军屯田的处置和屯地的民地化[J]. 郭松义. 社会科学辑刊. 1986(04)
[7]中国北部长城沿革考(下)[J]. 李文信. 社会科学辑刊. 1979(02)
本文编号:3335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33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