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礼志》载诸“门”探析

发布时间:2021-12-23 21:41
  《辽史·礼志》记载的诸多朝仪中,"洞门""閤门""便门"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的名称实际上体现了其所处礼仪性建筑的差别,证实了辽朝时期朝仪举行地点的不固定性。同时,这些名称不同的门不仅在辽朝的朝会、朝觐、封册等多种仪式上发挥了分割空间的礼仪功能,而且还透露出诸多国家礼仪举行地点的信息,反映了辽代朝礼在仪式形式上和内容意涵等方面的制度特色。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0(07)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辽史·礼志》载诸“门”概况
二、仪式中的“洞门”
三、宫殿建筑中的“閤门”与“便门”
四、辽代的朝仪及其特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朝的东、西上閤门司探析[J]. 李月新.  北方文物. 2017(04)
[2]辽朝“入閤礼”考论[J]. 李月新.  史学集刊. 2016(04)
[3]辽代捺钵三题[J]. 杨军.  史学集刊. 2016(03)



本文编号:3549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549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f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