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晋)文公诛观状”和上古京观制度考
发布时间:2022-11-04 20:16
晋公子重耳城濮之战打败楚国后,盟誓诸侯,称霸天下;旋即"诛观状"以伐郑,郑国降服,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诛观状的观指的是京观,诛是诛杀,状是指将战败的敌人尸体堆积起来,上面盖上土的形状,亦即京观的形状。京观这种制度来自上古象刑之一的封鲸鲵制度,即做出鲸鲵形状的器物以象征诸侯,并封土掩盖,表示大戮。东汉以后封鲸鲵制度消失,成为文学作品中带有记忆性质的典实,诛京观的方式则取而代之,后世沿用不改。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的象刑制度与中华法治文化萌发的考证[J]. 黄震云. 中国法治文化. 2015(03)
[2]“象刑”辨疑[J]. 张海峰.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0(03)
[3]论象刑[J]. 王小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01)
本文编号:370126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的象刑制度与中华法治文化萌发的考证[J]. 黄震云. 中国法治文化. 2015(03)
[2]“象刑”辨疑[J]. 张海峰.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0(03)
[3]论象刑[J]. 王小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01)
本文编号:3701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7012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