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万历年间的通倭案

发布时间:2022-11-05 01:07
  王在晋的《越隽》与刘一焜的《抚浙疏草》是研究明代通倭走私案件的珍贵史料。研读这些史料发现,万历年间的走私案具有一些新特征:一是走私活动出现网络化、分散化、专业化等特点;二是明清之际中国造船技术远比日本先进,长期有船只走私到日本;三是明代中日间走私贸易的实际平均利润率应该在180%左右。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走私案件的特点
    第一,走私主体大多数是中小商人。
    第二,走私团伙的临时性。
    第三,庞大的走私链已经形成。
    第四,走私商人的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
二、船只贸易
三、利润率
    1.计算方式问题
    2.不能以偏概全
    3.风险因素
    4.平均利润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万历后期通番案述论[J]. 范金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2]明清粤闽海商的海上营运架构[J]. 陈伟明.  海交史研究. 2000(01)
[3]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十)[J]. 傅衣凌 ,陈支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03)
[4]试论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利润[J]. 林仁川.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6(01)



本文编号:3701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701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