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抚纳氐羌”到控御秦州:东羌校尉与魏晋陇右政局
本文关键词:从“抚纳氐羌”到控御秦州:东羌校尉与魏晋陇右政局
【摘要】:东羌校尉是魏晋以来中原王朝设立军府统治陇右氐、羌之首例,其设立及发展,与魏晋陇右政局关系密切。三国时期魏、蜀陇右之争,促使曹魏设置此官招附陇右氐、羌,争取他们对魏军陇右防御战的支持。西晋设立秦州后,东羌校尉在履行治理陇右氐、羌的基本职能外,进一步涉入秦州地方政治。特别是在西晋后期,东羌校尉作为隶属秦州的重要军事武力为各方势力竞相利用,在夺取秦州控制权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
【关键词】: 东羌校尉 陇右 秦州
【分类号】:K235
【正文快照】: 两汉时期中央王朝常以校尉官为“持节使者”来“领护” 职官的认识。特定的少数民族,以实施对边境少数民族的军事管理。此类_职官在汉代主要有护宪校尉、护乌桓校尉、西域都护气为便于行文,姑且统称此类职官为“持节领护”校尉。曹魏时设 (一)汉魏之际的东羌与氐人置的东羌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炳泉;关于汉代西域都护的两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3年06期
2 杨光辉;;晋武帝“悉去州郡兵”辨疑[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3期
3 李炳泉;;两汉“西域副校尉”略考[J];史学月刊;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梓秋;;白龙江流域藏族文化的边缘性及其成因研究——以甘肃宕昌县藏族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冯广宏;;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邹立波;;春秋至两汉时期岷江上游的族群状况与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7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周永卫;;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莉;;古羌舞风[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6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8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9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1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1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