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论衡》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02 23:06

  本文关键词:宋代《论衡》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论衡》 王充 宋代 综述


【摘要】:王充《论衡》一书,以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深受历代学者青睐与关注。宋代以后,随着儒学地位的强化,宋人思想渐趋保守、正统,文学观念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影响着学者对《论衡》的认识与评价,被视为《论衡》一部离经叛道之书,这种看法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对王充及《论衡》的评价。尽管宋代对王充及《论衡》以批评为主,但否定中仍蕴含着积极因素,其在宋代的广泛流传以及在宋代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大学校长办公室;
【关键词】《论衡》 王充 宋代 综述
【基金】:2015年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宋代〈论衡〉研究》(SQ151151)
【分类号】:K244
【正文快照】: 自《论衡》诞生以来,对它的评价与研究始终不曾间断。两千年来,历代学者和思想家对之褒贬不一,但其“距师”“伐圣”、批判、怀疑精神屡遭贬薄,则是不争的事实。学者黄晖《论衡校释·自序》将中国古代对《论衡》的认识分作三个时期:一是自汉代到唐代,此段时期认为《论衡》是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3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4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5 王柳芳;;《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张道升;;羿射日的三重证据及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10 王寒冬;;《国语》“记言体”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范灄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邵磊;;《瘗鹤铭》的时代与书人考证[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9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章宏伟;;毛晋刻书活动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琳;基于隐喻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凌宇;《论衡》中的平列式选择问句[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吴从祥;;《论衡》中的禹形象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3 哲;吴则虞为哲学系开设选修课《论衡》[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年06期

4 高元石;《论衡》的是字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5 黄孔葵;《论衡》中的代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6 逯漓;从《论衡》看词尾“自”的形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黄宛峰;《论衡》:一代鸿儒的自荐书[J];史学月刊;2004年05期

8 王治理;《论衡》的文学观[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汪梅枝;《论衡》之“反义连文”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孙娟娟;;试析《论衡》民俗描写的特征与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施丁;;王充《论衡》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史少博;;王充《论衡》对《周易》术数的贡献[A];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年

3 王济民;;刘勰与王充[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治理;《论衡》的文艺鉴赏思想[N];文艺报;2005年

2 张冰歌;要“问计于民”还要“纳计于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时永乐 门凤超;不孝之子[N];光明日报;2007年

4 韩福东;主义在变,思维模式没变[N];经济观察报;2012年

5 任文京;全面而精当的《论衡词典》[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周国勇;说王充“反孔”是一种误解[N];绍兴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宗伟;《论衡》引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汪梅枝;《论衡》反义聚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华;《论衡》引《易》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田茉莉;《论衡》真美观及其文学传承[D];西南大学;2012年

3 牛丽亚;《论衡》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董钦;《论衡》与《潜夫论》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包亚男;《论衡》句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艳;《论衡》文献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谢文乾;《论衡》“之”字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刘琳莉;《论衡》名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齐霄鹏;《汉语大词典》收录《论衡》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10 龚波;《论衡》副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11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11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