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华瓷外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2:02

  本文关键词:明清华瓷外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时期 中国瓷器 外销 发展变迁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摘要】: 陶瓷和丝绸一样,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华瓷外销始于汉,发展于唐五代,兴于宋元。明初郑和下西洋是官方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华瓷外贸活动,适应了近代早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勃兴的历史趋势。明中后期至清中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华瓷外销的顶峰时期,华瓷外贸空前发展,销售范围更广,贸易活动更趋频繁,陶瓷贸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增强。其蓬勃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及原始资本积累的需求、欧洲华瓷收藏风潮的兴起及中外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变化等。从清中期开始,欧洲和日本等地制瓷技术业已十分成熟,瓷业生产迅速发展,国外对华瓷的市场需求降低,,再加上,此后清王朝外患、内乱加剧,在对外贸易上处于不平等地位,华瓷外贸总体规模下滑。华瓷外销对西方文化艺术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影响了西方艺术史上巴洛克艺术风格向洛可可艺术的转变,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瓷器生产工艺的交流及中外人员往来,拉动了中国瓷业生产的发展和瓷业经济的增长,并成为该时期中外贸易主要形式之一。总的来看,中外陶瓷贸易的蓬勃发展加强了这一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及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而独特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明清时期 中国瓷器 外销 发展变迁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13
  •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7-8
  • 1.2 学术史回顾8-12
  • 1.3 论文构想及框架12-13
  • 第二章 汉唐时期至明初华瓷外销13-19
  • 2.1 汉唐宋元华瓷外销的简单回顾13-16
  • 2.2 郑和下西洋与华瓷外销16-19
  • 第三章 明中晚期至清中期华瓷外销19-31
  • 3.1 明中晚期至清中期华瓷外销蓬勃发展19-26
  • 3.1.1 华瓷外销地域扩大且品种款式增多19-22
  • 3.1.2 中外陶瓷贸易活动频度增加且交易量剧增22-26
  • 3.1.3 华瓷外贸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6
  • 3.2 明中晚期至清中期华瓷外销蓬勃发展的原因26-31
  • 3.2.1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及原始资本积累的要求27-28
  • 3.2.2 西方华瓷收藏风潮的兴起28-29
  • 3.2.3 中外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的调整29-31
  • 第四章 清中晚期华瓷外销31-34
  • 4.1 清中晚期华瓷外销规模下降31
  • 4.2 清中晚期华瓷外销下滑的原因31-34
  • 第五章 明清时期陶瓷外销方式及主要路线34-37
  • 5.1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外销方式34
  • 5.2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外销路线稽考34-37
  • 5.2.1 延续宋元及明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34-35
  • 5.2.2 明中期开始形成并初具规模的国际贸易新航线35-37
  • 第六章 明清华瓷外销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贡献37-45
  • 6.1 对西方文化艺术带来重大的影响37-40
  • 6.1.1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对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37-39
  • 6.1.2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对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39-40
  • 6.2 促进了中外陶瓷生产工艺的交流及人员往来40-42
  • 6.2.1 华瓷给外国带去了中国传统陶瓷生产工艺40-41
  • 6.2.2 华瓷外销促进了瓷器产品的设计、生产及更新41
  • 6.2.3 以华瓷外销为纽带的中外人员交往频繁41-42
  • 6.3 拉动了中国瓷业生产的发展和瓷业经济的增长42-4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旭楠;;广州十三行与长崎会所的初步比较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靖;17、18世纪中国陶瓷与法国文化艺术的交流[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2 陈玉芳;16至18世纪中西贸易中的外销瓷[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秋菊;“中国—法国式”:从洛可可艺术审美看明清瓷器文化的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倩;通商西方 瓷绘新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5 余张红;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中西陶瓷贸易[D];宁波大学;2012年

6 郭子杰;浅论民国时期的艺术品外交[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4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14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