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时期政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9:28
本文关键词:文景时期政治思想研究
【摘要】: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到文景时期,统治理论日趋成熟。汉王朝的统治者、政治思想家为维护王朝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不断探索并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统治理念与行为指导思想。其思想的形成是以继承前代的政治遗产为基础,尤其是吸取秦朝短祚的教训。正是西汉初的统治者、思想家对王朝兴盛的不懈追求,并积极付诸实践探索,在探索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统治思想与策略,故汉朝不但未出现秦二世而亡之祸,反而在立国数十年就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繁荣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局面。 本文从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入手,以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眼光来观察问题,结合社会学的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分层学说,系统、深入、客观地分析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深层历史原因。本文以西汉建立至汉武帝统治前期为其时间跨度,侧重于汉初统治者对政权建设的思考、分析、解决社会问题上所形成的统治理念及其方法论。同时,对此期较为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的统治思想进行研究与分析,试图给予汉初思想精英的思想进行系统的认识与全新的定位。 本文除考察文景时期居于统治主导地位的思想外,还尝试性探讨了当时处于政权边缘的控制思想体系,以便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加深了解文景时期的统治思想。本文选择了成书于景武之际,淮南王刘安主编的思想巨著——《淮南子》,作以全面的考察。希望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并把握西汉文景时期统治思想的时代性特征。文章共分六个部分约三万六千字。 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概述,主要回顾以往学术界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研究。第二,对本文研究过程、思路、材料予以简要介绍。第三,对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意义及其创新性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时代呼唤新的治国理论”。在秦汉巨变之际,汉初统治者一方面继承秦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秦朝失效的统治思想进行反思与总结。针对汉初具体情况适时采取道家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三部分“统治之本——民的认识与治理”。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导致人民揭竿而起,推翻其统治,使汉初统治者认识到民的巨大威力。为避免亡秦覆辙,在汉初统治层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民为国之本。在民的认识和治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有别于秦朝的改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部分“统治阶级自我认识与自我控制的哲理性思考”。西汉初统治认识到:民为统治之本,统治者作为治民主体,只有加强自我控制与约束才能达到最佳治
【关键词】:“文景之治” 社会政治 统治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语摘要5-8
- 1 绪论8-11
- 2 时代呼唤新的治国理论11-18
- 2.1 黄老思想——汉初统治指导思想11-15
- 2.2 仁政思想的初步形成15-16
- 2.3 《淮南子》的仁义观16-18
- 3 统治之本——民的认识和治理18-28
- 3.1 在统治对立面中寻找有效的治国之道18-19
- 3.2 汉初民本思想的新认识19-20
- 3.3 文景时期统治者开始尝试把民本思想付诸实践20-23
- 3.4 农为民之本的认识23-25
- 3.5 《淮南子》民本思想论25-28
- 4 统治阶级自我认识与自我控制的哲理性思考28-37
- 4.1 内敛机制与政权稳定的辨证思索28-30
- 4.2 统治者自我约束之风的形成30-31
- 4.3 《淮南子》论统治者的内敛与自省31-37
- 5 国家重构中以“孝”为核心的伦理秩序观37-46
- 5.1 “承秦”与“惩秦”中产生的秩序观思想38-41
- 5.2 建构“孝”的秩序观41-43
- 5.3 “孝”秩序观在汉帝国政治中的确立43-45
- 5.4 “孝”秩序观的历史影响45-46
- 6 总论46-48
- 7 参考文献48-51
- 8 致谢51-52
- 独创性声明52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中凯;贾谊与西汉前期政治[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5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1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