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经承旧史”说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03 20:11

  本文关键词:杜预“经承旧史”说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杜预 《春秋》 《左传》 经承旧史


【摘要】:"经承旧史"是杜预《春秋》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孔子据鲁史记修成《春秋》,旧史遗文实为《春秋》主体。此与汉儒极力倡导"孔子作《春秋》立素王,为后世立法"的论调截然不同。在史料来源上,杜氏认为《春秋》专据策书,而《左传》兼取简牍,在记事上两者构成解释关系,但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杜氏新说的形成与魏晋学术的新发展,尤其是史学化的倾向关系紧密。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关键词】杜预 《春秋》 《左传》 经承旧史
【基金】: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杜预集》辑校笺注”(项目编号:13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KZZX2013007)
【分类号】:K225.04
【正文快照】: 杜预(222—284)字元凯,京兆人,西晋政治家、经学家,所撰《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是《春秋》左氏学上划时代的著作。《春秋经传集解》以《左传》为中心解释《春秋》,使左氏学摆脱了对《公羊》义例的依赖,为左氏学的兴盛奠定了学理基础。在杜氏《春秋》左氏学理论中,“经承旧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博;;贾逵注《左传》“不用今说”辨[J];孔子研究;2013年06期

2 晁天义;《春秋》为史学著作说质疑——兼论杜预的“经承旧史”说及其影响[J];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雯;嵇康的玄学与乐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王光照;倪永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体意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陈怀玉;;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士人出处观念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李昌舒;;嵇康之“心”的美学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立波;;郭象“足性逍遥”的伦理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方麟;庄子言意观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秦跃宇;;王肃儒道兼治与玄学发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李茂叶;情智兼得方为圣人——论王弼的理想人格[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李沈阳;;范仲淹《易义》对《周易》的诠释方法[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郭美星;;试论“玄佛合流”的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意义[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葛辉;;曹雪芹佚文绘画自然美学思想研究[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葛辉;;曹雪芹佚文自然美学思想研究[A];红楼文苑(2013年第4期)[C];2013年

5 杨鉴生;;王弼“得意忘言”观探略[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国文化论的我与他[C];2007年

6 陈引驰;王琳妮;;说《文心雕龙》“论”之儒宗释影[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国文论的方与圆[C];2010年

7 黄若舜;;对“诗言志”与“诗缘情而绮靡”的新思考[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国文论的方与圆[C];2010年

8 程刚;;从“辍其情”、“性其情”到“任其情”——从魏晋玄学人性论变化看“诗缘情”说的提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国文论的情与体[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敏;钟嵘“自然英旨说”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赖伟钧;浅析郭象“自然”观哲学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5 郭潇;分判与会通:中西意象理论的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蕾;魏代大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寅子;正始散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樊沁永;陆九渊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雅芬;汉魏六朝人物传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侯娇姣;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的现代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关宏玉;;略述清代书吏之弊害及整顿[J];兰台世界;2009年21期

2 张晨;;试论清代中央六部书吏[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3 晁天义;《春秋》为史学著作说质疑——兼论杜预的“经承旧史”说及其影响[J];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4 汪健云;;天津论(清乾隆年间)[J];天涯;2007年03期

5 许扣锁;;失败者的最大弱点[J];思维与智慧;2011年24期

6 桂遇秋;三本意义深远的好戏——黄梅采茶戏《告经承》评述[J];黄梅戏艺术;1984年01期

7 桂遇秋;黄梅戏传统剧目研究资料照片[J];黄梅戏艺术;1987年02期

8 ;[J];;年期



本文编号:616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16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c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