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褒善贬恶的思想史溯源

发布时间:2017-08-03 22:01

  本文关键词:《春秋》褒善贬恶的思想史溯源


  更多相关文章: 《春秋》 褒善贬恶 道德理性 天人根柢 思想史


【摘要】:《春秋》褒善贬恶的发生,源于周人道德理性的觉醒。周公制礼作乐,继承并突破了殷人对天命鬼神的迷信,将"敬德"观念融入宗教性的礼乐之中,开启了礼乐的人文化、道德化发展路向。到了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纵横驰骋自我的主体意识与理性思维,孔子修《春秋》而褒善贬恶正是此理性精神的产物。《春秋》褒善贬恶所依据的礼乐伦常上承天道、下治人情,一方面将西周时期与王朝"天命"相联系的集体和外在的"德",转化为与天地万物内在秩序(天道)相联系的个人和内在的"德"(人道),更加彻底地祛除了礼乐之中的宗教性因素;另一方面以个人的自主思想"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确立了中国史学褒善贬恶的优良传统。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春秋》 褒善贬恶 道德理性 天人根柢 思想史
【分类号】:K225.0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王道之大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史学家杜中国史学素有褒善贬恶的优良传统,而褒善贬维运先生更将《春秋》褒善贬恶提高到“用历史维持恶的正式确立则始于孔子修《春秋》。《孟子·离娄人类文明”[3](p79)的高度。然而,或许正是由于褒善贬下》曰:“晋之《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冰艳;;从“无用之用”看文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陈家欢;;“天”、“命”视域下的孟子良心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 石了英;;徐复观的“老庄艺术精神”阐释[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4 王云龙;;孟子的性善论及其现实意义[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江瀚;;孟子诗学述论[J];长江论坛;2010年02期

6 彭战果;;孔子的修养境界与其易学观的转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罗彦民;;救世:庄子“无为”思想的终极目标[J];船山学刊;2008年02期

8 王希坤;赵[,

本文编号:616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16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a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