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郗氏家族与魏晋南北朝社会

发布时间:2017-08-07 00:16

  本文关键词:高平郗氏家族与魏晋南北朝社会


  更多相关文章: 两晋 高平郗氏 家族组织 家族文化


【摘要】: 高平郗氏家族是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高平地区的名门望族。即使西晋灭亡后,晋室南迁,郗氏家族也跟随过江,但仍然不失为一流侨姓世族。在东汉末年至南朝的二百多年间,郗氏家族可谓是人才辈出,对这一时期的政治尤其是两晋时期的政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郗虑官至东汉御史大夫干预朝政以来,郗氏家族后代中的郗鉴、郗超等人均为两晋权臣,声震朝野,对此时的政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晋书》中对于郗鉴、郗隆、郗情、郗超、郗昙和郗恢以及家族中一位杰出的女性郗徽都用传记作了详细的记载,是我们了解和深入研究郗氏家族的重要史料。除了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卓越功勋外,郗氏家族成员在宗教文化艺术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其中,几人有文集问世,同时也是两晋时期信奉佛教及道教的世家大族。在书法方面也是成就斐然。因此说,高平郗氏家族是在政治军事和文学艺术上均有建树的著名的世家大族。 论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一次从家族史的角度对高平郗氏家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力求通过对郗氏家族以及家族文化的研究,进而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这一时期世家大族的发展机制、生存状态、价值取向以及区域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论文的正文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郗姓的的族源、迁徙和分布情况,以及在迁徙过程中出现的一支重要支系---高平郗氏家族。郗氏是在2000年前由苏氏分支出来的,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后代因而以此为氏,望族出于高平。姓郗中国人的最早发祥地,就在泌阳。后来他们逐渐迁徙,终于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接下来,又对郗氏家族的主要成员作了一个简明的概括。对于郗鉴、郗超等人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贡献及作用作了一个大致说明。最后一个小部分介绍了郗氏家族的郡望和堂号,并且利用民间留存下来的几幅对联让我们对其家族成员当年的风采有了大致的体会。 第二部分从郗氏家族崛起的时代背景和手段入手,揭示了郗氏家族发展的全过程。郗氏家族崛起于政坛,并且借助仕途上的发展走上了家族振兴的道路。郗鉴官至东汉御史大夫,位高权重,曾为曹操之左膀右臂,奠定了郗氏家族望族的雏形;接下来活跃于两晋时期的郗氏家族成员郗鉴、郗a、郗超和郗恢等人都在政界取得了巨大成就,使郗氏家族势力达到鼎盛;到了南朝,郗氏家族逐渐衰落,但是在此期间,郗氏家族中的一位女性很引人瞩目,她就是郗徽。她嫁给了梁武帝萧衍为妻,死后被尊为武德郗皇后。 第三部分重点讲述了郗氏家族在文化方面的杰出成就。郗氏家族不仅仕途通达,在文化方面也是颇有建树。作为一流的世家大族,郗氏家族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家族特色。文中重点讲述了郗氏家族成员在书法上的深厚造诣以及在宗教方面的信仰。
【关键词】:两晋 高平郗氏 家族组织 家族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3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导论10-14
  • (一) 选题意义和价值10-12
  • (二) 研究现状12-14
  • 一、高平郗氏家族考略14-17
  • (一) 高平郗氏家族的族源14
  • (二) 高平郗氏家族的迁徙和分布14
  • (三) 高平郗氏家族的简明概况14-16
  • (四) 高平郗氏家族的郡望和堂号16-17
  • 二、高平郗氏家族的崛起与发展17-65
  • (一) 高平郗氏家族崛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17-24
  • (二) 东汉末年——郗氏家族初崛起24-28
  • (三) 西晋后期——郗氏家族初具规模期28-31
  • (四) 西晋末及东晋初期——郗氏家族的上升期31-49
  • (五) 东晋中期及后期——郗氏家族的鼎盛期49-63
  • (六) 南朝——郗氏家族的衰落期63-65
  • 三、高平郗氏家族与两晋文化65-73
  • (一) 崇尚传统儒学的世家大族65-66
  • (二) 郗氏家族成员的文学成就66-67
  • (三) 郗氏家族成员的书法成就67-69
  • (四) 郗氏家族与宗教69-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编著作目录7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朝宁;汉晋高平郗氏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2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32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