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丙部到史部——汉唐之间目录学史部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7-08-08 13:03

  本文关键词:从丙部到史部——汉唐之间目录学史部的形成


  更多相关文章: 史部 丙部 《中经新簿》 《七志》 《七录》


【摘要】:四部分类法的出现打破了《七略》以学术源流划分群籍。最初的丙部以及后来的史部,是在怎样的意义上作为一个整体独立成部?本文希望抛开先入为主的史部概念,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史部的出现、演变与定型。现存材料反映出史部演变形成的三个阶段。《中经新簿》的"丙部"紧密围绕施政。南朝初期王俭《七志》的分类方式,印证了当时史部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扩充,杂传融入。史部的第二次扩充,吸纳了地理、谱录之书,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对比《七志》、《七录》及《金楼子·著书篇》的分类出入得到证明,这一过程大概在梁代完成。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史部 丙部 《中经新簿》 《七志》 《七录》
【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研究”(2013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57;K23
【正文快照】: 一小引从《七略》的分类法到四部分类法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转变。对于这一转变,章学诚认为,《七略》以学术源流划分群籍,随着东汉以后著述、学术的发展,《七略》的分类方式不再能适应实际的书籍情况,四部分类法应运而生,并走向成熟。在他看来,目录学之要义在于“著录部次,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瑛瑛;;论我国传统目录体例的演变[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平保兴;;西方索引早期在中国的传播研究[A];2009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2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邹明军;《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鲁法芹;《东方杂志》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D];山东大学;2011年

6 栗永清;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年

7 陈昌文;都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出版业(1843—1949)[D];苏州大学;2002年

8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裴丽;中医古籍信息利用障碍与数字化信息平台构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成明明;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雅芬;汉魏六朝人物传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贺洪斌;《千顷堂书目》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艺鸽;《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的目录学价值与文献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俊青;宋代史钞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廖勇;论《四库全书总目·正史类》考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杨化坤;邢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颖;中国古籍丛书目录编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吴坤艳;民国目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张丽艳;《藏园群书经眼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0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40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5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