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南、江南地区土特产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4:03

  本文关键词:唐代西南、江南地区土特产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西南地区 江南地区 土特产 比较研究


【摘要】: 土特产品,不仅是人类体力与脑力劳动的结晶,更是一定时期、特定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并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的状况。西南、江南地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传统经济区,在大唐帝国创建、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充分发挥了经济支柱作用。将两地的土特产品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当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探寻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而且可为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部大开发提供历史借鉴。 土特产品种的繁多是当时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两地产品种类的差异的探讨主要依据《唐六典》、《通典》、《新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和《太平寰宇记》等所载土贡、土产、赋调等资料及相关其他古代资料进行列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两地土特产品种的共同点有三:即种类繁多、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总体所占比例较高、后期品种多于前期;主要差异有:江南品种总体多于西南、江南后期品种增幅高于西南、附加值高的产品江南多于西南。出现上述异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生产技术的差异及自然环境的差异。 土特产的分布特点是一个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体现。对唐代两地土特产地理分布特点的考察,也主要是通过上述文献资料来完成的。经疏理可知,两地土特产地理分布具有如下特点:1、产地分布面广,但西南产地分布的广泛程度总体不及江南。2、地理布局颇不平衡,西南更为突出。3、土特产的分布格局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4、土特产产地在唐后期呈扩大趋势,江南更加突出。 唐代西南、江南两地的土特产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土特产品,除了上贡之外,还大量投放市场,极大地推动了两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次,土特产品的发展促进了两地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最后,众多的土特产品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促进了两地城乡市场的繁荣。
【关键词】:唐代 西南地区 江南地区 土特产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329;K2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1
  • 1、对相关资料的整理7-8
  • 2、土特产分布研究8
  • 3、土特产内容研究8-9
  • 4、土特产作用研究9-11
  • 一、土特产品种的异同11-25
  • (一) 手工业品11-14
  • (二) 矿产品14-15
  • (三) 植物产品15-16
  • (四) 动物产品16-25
  • 二、土特产地理分布特点25-34
  • (一) 产地分布面广,,但西南产地分布的广泛程度总体不及江南25-28
  • (二) 地理布局颇不平衡,西南更为突出28-30
  • (三) 土特产的分布格局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30-31
  • (四) 土特产产地在唐后期呈扩大趋势,江南更加突出31-34
  • 三、土特产对西南、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34-42
  • 第一、推动两地商品经济的发展34-38
  • 第二、促进两地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38-39
  • 第三、促进城乡市场的繁荣39-42
  • 主要参考文献42-46
  • 后记4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东宇;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潘林;唐五代西南地区饮食业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0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40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