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蒙汉关系及对蒙贸易中的晋商

发布时间:2017-08-09 19:34

  本文关键词:明代蒙汉关系及对蒙贸易中的晋商


  更多相关文章: 明蒙 交往 贸易 晋商


【摘要】: 我国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天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地理单元。在这片土地上,居于北部的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长期相处。由于所居住地区的经济地理条件不同,形成了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同时,也正是这种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接与交错杂居,为他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 明朝建立后,蒙古地区畜牧业和狩猎业的继续得到发展,而中原农耕地区的经济、文化依然对蒙古等游牧民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明代的蒙古等游牧民族,由于单一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必然要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大和物质需求的增长而寻求新的牧场或以畜产品与中原的农产品、手工业产品进行交换。而农耕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中原地区,同时也需求游牧经济文化的某些补充。比如游牧地区的特产马、牛、羊、骆驼及皮毛、药材等,就是农耕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明廷及蒙古封建统治阶级出于自己的贪欲和本民族的私利,极力制造民族矛盾,挑拨民族关系,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反动政策,不断发起民族间的攻伐战争,造成历史上北方各民族之间和中原汉族之间剑与血的斗争和民族关系中存在着疏远、隔阂。使民族间正常交往不能进行。掠夺与战争与明始终。然而,出于经济、政治上的需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明朝和蒙古之间的交流也得以通贡和互市的和平形式进行。而且,民间的互市贸易形式逐渐成为蒙汉交往的主流。 由于地缘关系(山西背靠蒙古草原,南接中州河南,右连陕西,左屏河北,位于北方蒙古草原单一的游牧经济区域和中原汉族农耕和手工业区域之间),晋人自古与北方少数民族错居杂处,二者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在明代更是肩负着沟通北部边疆游牧经济社会与中原内地农耕经济社会互通有无,增进中原与边陲汉蒙等诸民族间发展经济、文化交流的重任。通过开中及马市等贸易活动,晋商逐渐兴盛起来,成为明代比较独特的一个经济现象。
【关键词】:明蒙 交往 贸易 晋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第一章 天然的联系10-16
  • 1.1 蒙古族的地理经济状况及与中原的联系10-12
  • 1.2 蒙汉交流要冲:山西12-16
  • 第二章 明蒙之间的战和关系16-22
  • 2.1 明与北元16-17
  • 2.2 明成祖与蒙古的关系17-18
  • 2.3 土木事变18-19
  • 2.4 俺答汗与明蒙关系的加强19-22
  • 第三章 明代蒙汉经济交流22-33
  • 3.1 明蒙交流的政治、经济背景22-25
  • 3.2 蒙古各部和明朝之间的朝贡与互市贸易25-33
  • 3.2.1 朝贡贸易25-27
  • 3.2.2 蒙汉互市27-33
  • 第四章 明代蒙汉贸易中的晋商33-41
  • 4.1 蒙汉交往的舞台:明代山西33-35
  • 4.2 “开中法”与晋商35-38
  • 4.3 “马市”贸易与晋商38-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后记44-45
  • 个人简况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EBE 贺军翔 可爱,不可爱[J];男生女生(银版);2008年04期

2 夏远鸣;;夏同煝与丘逢甲的交往——以诗作与题字为证[J];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3期

3 刘耀辉;;郁达夫与周作人的交往与友谊[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汪婷婷;;侯方域与冒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5 梁光华;;莫友芝曾国藩交往述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韩星不爱“野蛮”女友[J];男生女生(银版);2003年09期

7 蔡澜;;坏人相[J];意林;2011年13期

8 石康;;奋斗的女人招人爱[J];新一代;2011年06期

9 卫·麦克劳伦;陈荣生;;桥上的智者[J];时代青年(哲思);2010年12期

10 覃爱梅;;浅论高中生心理问题特点及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兵;;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王春梅;;浅议城市广场规划设计[A];园艺学文集——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娜;刘军;李志民;;兴城囤顶民居的老年人交往文化——对寒地城市现代居住区设计的几点启示[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黄少卿;;谈学报编辑同作者的交往[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5 田云刚;李卫朝;;对话的和谐意蕴[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洁;;让快乐溢满课堂——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生成[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7 彭国忠;;稼轩词与江西派诗[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天朝;;谈谈班级管理工作的体会[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赵光礼;;走进开放的数学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高梅;房鹏;;牟氏庄园空间布局对胶东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谭新木 陈贽;中美两军将恢复和加强交往[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陈虎强;大学生 你会交往吗[N];湖南日报;2001年

3 李玉明;我与阮章竞的交往[N];山西日报;2000年

4 阿新;对外积极交往 对内不断革新[N];中国财经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刘明学;军营拒绝交易式交往[N];解放军报;2000年

6 庄培国 宫旭男;新时期军队干部交往特点分析及对策[N];解放军报;2000年

7 李槐庄;把好社会交往关[N];中国国防报;2001年

8 吕秋云 许又新;夫妻交往的心理分析[N];健康报;2002年

9 杨建勋 本报记者 刘明学;兵兵交往也要讲正气[N];解放军报;2000年

10 一飞;现代人怎样进行人际交往[N];中国人事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剑;生存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启杰;历史:一种反思性的文化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唐霄峰;公开问题的哲学追问[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皮钧;民族和谐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会清;明代蒙汉关系及对蒙贸易中的晋商[D];山西大学;2007年

2 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魏郭辉;唐五代宋初中印僧侣交往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林建;从全球化看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D];四川大学;2005年

5 吴玉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6 徐萱;城市社区街道空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汉泽;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杨;圣经时代以色列人与埃及人的交往[D];河南大学;2009年

9 盛卫国;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思想[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刘中莹;中国高校新校区学生街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46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46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5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