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前秦宗法问题论稿
发布时间:2017-08-09 20:05
本文关键词:商鞅变法前秦宗法问题论稿
【摘要】: 关于宗法问题,古今中外的学者以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许多各有特色的研究,但对于秦的宗法,研究者不多,并且多集中在商鞅变法之后,已经进行研究的人也大多给它下了“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秦国的宗法制度是薄弱的”等这样的结论。笔者不揣浅陋,以为他们的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如:没有把秦国的文明基础、秦国各方面的情况、秦朝对以后历史的影响等联系起来做全面的考察,没有注意到秦宗法制度自己的特性,没有注意到宗法制度做为自然社会组织与社会政治组织过渡者的特性,因而,已有的大多数研究成果对宗法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着偏差。 因此,笔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宗法的科学观点为指导,在较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秦史整体为宏观背景,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地理环境等为载体和观察面,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秦宗法中的相关问题:个人与群体,家庭与家族、宗族,阶级与阶层,事件与演变,宗族与姻族,男性与女性,制度与文化,等等内容。 本文除绪言、结论外,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绪言:主要介绍了秦宗法课题的研究价值、内容、方法、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并对课题中的“秦”做了时间和阶段意义上的界定。 第一部分:笔者采用了与前人不同的一个方法,主要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再次论证了钱宗范师在1989年出版的《周代宗法制度研究》一书中对宗法定义的科学性,各地区、各民族的宗法是随着时间、空间、族群的差别而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已经被我们的祖先所认识,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本部分以此说明秦宗法研究的课题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嬴秦族、秦族历史文明对以后秦宗法特点形成的意义,比较了秦文明与殷商文明、周族文明的联系和差别,从而说明秦宗法虽然与周的宗法有联系,但秦的宗法是与殷商一样的类型,并非周宗法的类型,因此,不能以周宗法的标准来判定秦宗法制度的有无,前人对秦宗法制度存在种种误解,关键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部分:商鞅变法之前的秦由附庸变为周的一个诸侯国,再通过国土扩张变成一个强大的诸侯国,秦国的宗法制度也就在与周文明的接触中、在由游牧文明向农业文明的转变中、在不断扩张国土和增殖人口的过程中,它的变化发展逐渐与阶级分化下的政治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传统与现实功利相结合的过渡性特点,以及秦王室家族专制化与庶民家族贫弱化两极对立的特点。商鞅变法及之后的宗法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两级分化的格局。 第四部分:商鞅变法和秦朝的建立是秦史中最具转折意义的事件,本部分概述了这两个事件之后的秦宗法概况:一方面是秦王室家族由于专制政治的加强而保持了宗法大家族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庶民在统治者的改造下形成了以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完全陷入了无权的被奴役者地位。秦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权,一方面,秦王室大家庭中的家长权随着皇权的巩固而变得史无前例地强大,而大家庭中的其他人则基本被排除在政权之外,仅成为家庭的自然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秦皇在打击六国旧宗法贵族的同时,不顾关东地区宗法有其自身发展的历程,从关中一隅发展起来的宗法经验出发,采用严酷法律等形式来统治关东地区的庶民,结果成为反秦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但是,秦国和秦朝的宗法实践对汉代地主和小农相结合的经济、组织模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还简要叙述了秦宗法的两个特殊问题:秦宗法中的女性、特别是秦王室中的女性,以及秦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宗法联系。最后,列举了秦宗法研究中部分有待研究或深入研究的问题。 结论:商鞅变法前秦宗法的发展是与嬴秦族、秦族文明的发展相联系,与秦的国土扩张、阶级分化、政治文明发展等环境因素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秦宗法原始性、复杂性、功利性、变化快等特点。 本文原计划写到秦灭亡时的秦宗法为止,以完成对秦宗法自始至终的系统研究,但由于资料、时间、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论述了商鞅变法前的秦宗法问题,未完部分,留待以后继续努力。笔者才疏学浅,本文的论述一定有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秦宗法 特质 家族 原始性 复杂性 过渡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3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绪论10-17
- 一、本课题的研究价值10-11
-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1
-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1-15
- 四、史料等的使用说明及“秦”的题解15-17
- 第一章 宗法制度的本质和秦宗法研究的可行性17-25
- 一、宗法制度的本质17-19
- 二、几个宗法相关术语的阐释与秦宗法研究的可行性19-25
- (一) 有关宗法的几个相关术语的阐释19-24
- (二) 秦宗法研究的可行性24-25
- 第二章 邑秦文明基础和秦宗法的产生25-43
- 一、嬴秦族族源的文化意义26-27
- (一) 两种嬴秦族源说争论的文化意义26-27
- (二) 嬴秦族发展中所形成的一些特征27
- 二、嬴秦族氏族残余对嬴秦宗法文明的影响27-31
- (一) 嬴秦新氏族组织的建立和血缘关系的疏远27-30
- (二) 母权制的残留及从母权制到父权制的发展30-31
- 三、殷商族文明对秦宗法的影响31-37
- (一) 祖先崇拜的神秘性和宗教化31-33
- (二) 嬴秦族对商王朝的附庸33-35
- (三) 殷商族宗法与嬴秦族宗法的历史连续性35-37
- 四、西周时邑秦的建立和秦宗法的产生37-43
- (一) 邑秦建立前嬴秦与周宗族组织的差别38-39
- (二) 邑秦的建立和秦宗法的产生39-40
- (三) 邑秦时秦宗法的特点40-43
- 第三章 秦国宗法制度在商鞅变法前的开拓性发展43-82
- 一、秦国建立所标志的秦宗法状况43-48
- 二、对周代宗法制度的再认识48-57
- (一) 由家族宗法制变为宗法分封制是周代政权建设的需要48-49
- (二) 周代宗法分封制内含的自我瓦解因素49-56
- (三) 秦国宗法制度对周族宗法制度的借鉴和改造56-57
- 三、秦国宗法制度发展的经济因素:土地的扩张和利用57-67
- (一) 土地的扩张使秦王室宗法统治与政治统治紧密结合57-67
- (二) 土地扩张利用之下庶民低下的社会地位67
- 四、秦国宗法发展的两极分化67-82
- (一) 秦王室宗族的宗法特点及对专制统治的作用68-76
- (二) 秦国王室宗族以外官僚或贵族宗族的弱化76-79
- (三) 庶民家族的贫弱79-82
- 第四章 秦宗法制度在商鞅变法后创造性变革的概况及其它82-93
- 一、秦宗法制度在商鞅变法后创造性变革的概况82-88
- (一) 秦王室家族宗法中家长权与专制皇权的结合83-87
- (二) 商鞅变法之后秦庶民的家庭组织与宗法状况87-88
- 二、秦宗法制度中的一些其它问题88-93
- (一) 秦宗法中的女性88-89
- (二) 秦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宗法联系89-91
- (三) 仍有待研究的秦宗法问题91-93
- 结语93-95
- 参考文献95-101
- 附录101-109
- 附录一:秦世系图101-102
- 秦国以前秦族长世系图101
- 秦国、秦朝秦公、秦王、秦皇世系图101-102
- 附录二:论文所涉及的秦史事年表102-107
- 附录三:秦地图107-109
- 春秋时期秦晋地图107
- 战国时期秦蜀地图107-108
- 秦朝统一图108-109
- 后记109-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禹阶;秦国外戚干政的历史条件[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李向平;秦代家庭形态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3 周淑舫;秦始皇独筑高台礼妇清的价值思考——兼谈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生存状态[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张松辉;子婴与秦皇族关系考[J];南都学坛;1989年03期
5 田静;秦统一后的六国贵族[J];历史教学;1994年03期
6 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7 魏道明;从简牍资料看秦的家庭结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黄留珠;试论秦始皇对祭祀制度的统一[J];人文杂志;1985年02期
9 晰纲;秦统一后的六国遗族[J];社会科学家;1996年03期
10 郭政凯;中国古代宗族的伸缩性[J];史学集刊;199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佳梦;秦移民及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7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4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