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朝交通与驿馆
发布时间:2017-08-13 19:04
本文关键词:唐代中朝交通与驿馆
【摘要】: 中国与朝鲜半岛往来密切,很早就有了水陆交通。唐中期,贾耽提出了唐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水陆两条通道,即“营州道”和“登州道”。因从唐朝东北所建之营州为起点,山东半岛的登州为出海口,故名。由于唐建都长安,唐代中朝关系是带有礼仪性质的朝贡关系这一外交模式,朝鲜半岛各政权的君主接受唐皇册封,并不时到长安向唐皇朝贡以表臣服和忠心。故而这两条通道完整表达应该包括了唐代国内交通、辽东入朝交通、渤海水道以及朝鲜半岛的交通四个部分。唐代的交通路线与驿馆紧密关联,交通路线上多设驿馆,一般而言可认为如是交通要道,便知多有驿馆;如多置驿馆,无疑曾是交通要道。此外,因边防需要和战争需求临时增置驿馆的情况也多载于史。驿馆除具邮传等功能外,还兼具外交功能,如接待外国使臣等。受中国各方面深刻影响的朝鲜半岛诸政权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驿馆制度,,因此在史料缺乏的情况下,对朝鲜半岛驿馆的设置做合理的推测和假设是可以的。前贤对唐代国内交通,唐代驿馆制度,唐代重要驿馆的考证等等都有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尤其是关于唐代三都即长安、洛阳、太原之间的驿道研究最为深入。由洛阳、太原分别到得幽州,从幽州北上营州路线的考证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唐代与朝鲜交通的重要方面,可资借鉴。然而,从营州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半岛的道路却少有提及,更不必说朝鲜半岛的主要交通路线。驿馆方面的研究亦然。换言之,国内现有关于唐朝与朝鲜半岛交通的映像是不完整的,而我们对于朝鲜方面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了解也非常有限。因此本文在探讨中朝交通时,力图使朝鲜半岛与唐朝的交通能成完整线路,至少是在尝试使用一种整体性思维看待唐朝与朝鲜半岛之间的交通。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半岛与唐的交通,虽然形成了两条相对明确的道路,统一新罗建立后,又与唐朝确立了密切关系,但是唐罗之间的通道并未像渤海那样被学界称为“朝贡道”,更不能与明清时期典型的朝贡关系下固定的“朝贡道”相提并论。另外,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通路线上,辽东半岛成为直接影响“营州道”、间接影响“登州道”的重要因素,不仅唐朝如此,瞻前顾后,皆如是。故在文中多有提及。又因辽东多事,中国到达朝鲜半岛的通道在历史时期,尤其是辽东多事之秋多倚重登州道。此皆为唐代中朝交通的特点。然而由于后学能力有限,加以原始资料的缺乏,多有讹误,敬请各位方家惠正。
【关键词】:营州道 登州道 驿馆 辽东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前言8-9
- 一、绪论——中国和朝鲜半岛早期交通9-14
- (一) 考古发现与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交流9-10
- (二) 箕子东走与海路选择10-12
- (三) 秦开拓地与辽东交通线12-14
- 二、唐代中朝交通——营州道14-25
- (一) 三都交通与北去幽州道15-18
- 1.三都交通15-16
- 2.东都、北都至幽州驿路16-18
- (二) 幽州北去交通18-22
- 1.幽州东北通柳城辽东道18
- 2.营州至鸭绿江北岸18-21
- 3.丹东至平壤21-22
- (三) 《大东地志》与朝鲜半岛的交通22-25
- 1."西北至义州大路"与汉城——平壤——义州交通22-23
- 2."东南至东莱四大路"与汉城——庆州23-24
- 3."南至海南八大路"与汉城——水原——公州——扶余24-25
- 三、登州入朝海道25-31
- (一) 长安至登州的交通25-26
- (二) 渤海航线26-27
- (三) 入朝海道的变化27-29
- 1.出海口的变化27-28
- 2.海航线的变化28-29
- (四) 朝鲜半岛西海岸的主要港口29-31
- 四、唐代中朝的驿馆制度31-39
- (一) 唐代的驿馆制度31-34
- 1.唐代发达的驿邮系统31-32
- 2.其他担当驿馆作用的建制32-34
- (二) 朝鲜半岛的驿馆设置34-36
- (三) 唐代驿馆设置与中外交通的关系36-39
- 1.驿馆与交通36-37
- 2.驿馆与对外交往37-39
- 五、唐代中朝交通的特点39-48
- (一) 形成两道,却无贡道39-41
- (二) 海道为主,陆路时塞41-43
- (三) 辽东的经营和对朝交通43-44
- (四) 朝鲜半岛在东北亚交通中的作用44-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1.唐代中朝交通全图51-52
- 附录2.唐代中朝交通线上的主要驿馆图52-53
- 附录3.唐代中朝交通线上的主要驿馆53-58
- 附录4.中朝交通线上古今地名对照表58-63
- 附录5.唐代中朝交通海路图63-64
- 附录6.《大东地志》朝鲜半岛交通图64-65
- 附录7.《大东地志》朝鲜半岛交通驿馆表65-71
- 后记71-7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占峰;高丽与辽、北宋朝贡路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2 高源;登州城兴衰之地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盛凯;论唐高宗时期的朝鲜半岛政策及形成原因[D];延边大学;2012年
4 张丽;试析山东境内新罗遗址及历史作用[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68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6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