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书治要》看贞观君臣的治国理念
发布时间:2017-08-13 23:01
本文关键词:从《群书治要》看贞观君臣的治国理念
【摘要】: 唐代贞观时期的政治生活一直是研究热点,学者们对此多有论述。这些研究多以《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内容为依据,对贞观时期的政治生活进行讨论归纳,然后得出具体观点。本文的研究方式与此略有不同,主要是从《群书治要》一书入手先了解贞观时期君臣的治国理念,再结合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基本史料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对贞观时期的治国理念与初唐政治的实际情况作认真的探讨。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群书治要》与贞观时期的民本思想。本文首先从民本思想进行讨论,考察贞观君臣在治国理念中对民众的态度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贞观君臣在理念上对民众民生问题比较重视,制定和推行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滥用民力及违背民本思想的现象。 第二部分:《群书治要》与贞观时期的用人思想。人才是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本文从选择人才,信任人才,培养人才三个方面对贞观时期的用人思想进行了讨论。认为唐太宗在人才的选用和培养上基本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但在此方面亦暴露出某些不能任人唯贤的事实。 第三部分:《群书治要》与贞观时期的纳谏思想。这一部分主要从初唐统治者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采用诤臣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唐太宗对纳谏十分重视,并通过这种方式做为听取大臣意见和下层民众心声的渠道。但在君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体制下,进谏是否能对帝王起到规劝的作用,某些政策措施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改进,还要取决于君王本身的态度。因此,纳谏方面初唐统治者的所作所为仍存在许多不足。 第四部分:《群书治要》与贞观时期的吏治思想。吏治是关系到整个官僚体系的大事,本文从初唐王朝对官员机构的精简,在官僚体系中树立廉洁的风气以及政府对官员的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从《群书治要》中解读贞观君臣所崇尚的治国理念,并结合唐代其他史料进一步论证其与初唐时期的政治是否一致,并着重从贞观时期的民本思想、用人思想、纳谏思想、吏治思想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从而进一步阐明贞观时期的政治理念。
【关键词】:《群书治要》 贞观君臣 政治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一) 《群书治要》简介8-10
- (二) 研究意义10-12
- 一、《群书治要》与贞观时期民本思想12-20
- (一) 重民思想12-13
- (二) 爱民思想13-15
- (三) 利民思想15-17
- (四) 惜民理念17-20
- 二、《群书治要》与贞观时期用人思想20-34
- (一) 选择人才21-27
- (二) 信任人才27-31
- (三) 培养人才31-34
- 三、《群书治要》与贞观时期纳谏思想34-45
- (一) 广开言路35-37
- (二) 虚心纳谏37-39
- (三) 采用诤臣39-42
- (四) 不足之处42-45
- 四、《群书治要》与贞观时期吏治思想45-50
- (一) 精简机构45-46
- (二) 廉洁为本46-48
- (三) 考核官员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芸;古写本《群书治要·后汉书》异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后德;唐太宗与佛教[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9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6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