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的禁教与禁教时期的天主教
本文关键词:雍正时期的禁教与禁教时期的天主教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两大部分行文,分别是雍正时期禁教措施的出台、执行过程,以及禁教时期各地天主教各修会的发展状况。 康熙晚年已经开始了查禁不守“利玛窦规矩”的传教士,雍正朝的禁教政策,是在继承和变更康熙朝的禁教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的。雍正朝的禁教,是对所有传教士的查禁,也不管他们是否有康熙时候颁发的“印票”,先是将传教士留居广州,之后又安插澳门。雍正朝的禁教实开“百年禁教”之端,,影响巨大。 虽然处在禁教的整体气氛之中,但是这时期对于天主教发展来说,还是有一些积极因素的,这也就使得这时期的天主教在华传播过程中禁而不止。比如,在湖北形成了以磨盘山为中心的“神权社区”,福建福安地方天主教则与宗族联接,在地方社会中不断扩大其影响,广州、北京等各地的天主教在一定的时期内也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雍正 天主教 禁教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9.2
【目录】:
- 中文摘要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选题及论文框架7-8
- 二、学术回顾8-9
- 三、史料的搜集与运用9-11
- 第一章 清前期的宗教政策与天主教在华背景11-20
- 第一节 清人眼中的“异端”与“邪教”11-14
- 一、作为“异端”的佛道回与作为“邪教”的民间宗教11-12
- 二、游离于异端与邪教之间的天主教12-14
- 第二节 康熙晚年的“礼仪之争”及天主教在华形势14-20
- 一、康熙晚年的“礼仪之争”14-16
- 二、康熙晚年对不持票传教士的查禁16-20
- 第二章 雍正朝禁教政策的形成20-46
- 第一节 雍正时期禁教政策的形成过程20-33
- 一、教难初起阶段20-24
- 二、京中传教士力图挽救24-29
- 三、广东地方的处理意见29-33
- 第二节 将传教士遣送到澳门措施的最终形成33-39
- 一、洋船问题33-35
- 二、雍正七年全国禁教的爆发35-37
- 三、传教士被安插到澳门的确定37-39
- 四、小结39
- 第三节 雍正初年全面禁教原因的总结39-46
- 一、维护国家利益是禁教的根本原因39-41
- 二、雍正个人主张严禁是主导因素41
- 三、穆敬远参与宫廷之争及苏努家族成员的天主教背景是诱因41-43
- 四、福安教案成为雍正禁教的导火线43-46
- 第三章 雍正朝禁教政策的执行46-61
- 第一节 对传教士的约束46-53
- 一、各地传教士的遭遇46-47
- 二、1724年后留居广州的传教士47-50
- 三、1732年被遣送到澳门的传教士50-53
- 第二节 对中国信徒的处理53-57
- 一、对普通信徒的处置53-55
- 二、对重要信徒的处置55-56
- 三、对女性信徒群体的处置56-57
- 第三节 对教产的处理57-61
- 一、对教堂的处理57-59
- 二、对其他教产的处理59-61
- 第四章 禁教时期天主教的传播61-81
- 第一节 禁教时期天主教传播的一些积极因素61-63
- 一、朝廷需要利用传教士61-62
- 二、地方官员个人对天主教传教士的好感62
- 三、西方社会和传教士本身的努力62
- 四、中国神职人员、信徒的工作62-63
- 第二节 禁教时期天主教的总体发展形势63-67
- 一、教区的划分63-64
- 二、天主教各修会的传教士状况64-66
- 三、传教士从事的育婴事业66-67
- 第三节 禁教时期各地天主教的发展形势67-81
- 一、京城附近68-71
- 二、广东(附广西、海南)71-74
- 三、福建74-75
- 四、湖广75-76
- 五、四川(附云南)76-77
- 六、浙江、江南77
- 七、江西、山东77-79
- 八、山西、陕西79
- 九、西藏79-81
- 结语81-83
- 主要参考及征引文献83-89
- 后记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毛弟;李志勇;;张家树主教就龚品梅获假释一事发表谈话[J];中国天主教;1985年13期
2 卢廷璧;;内蒙古乌盟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举行代表会议[J];中国天主教;1986年15期
3 史畅;;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四届代表会议 中国天主教第二届代表会议的京隆重举行[J];中国天主教;1986年17期
4 刘方济;;海梅·辛枢机主教访问北京[J];中国天主教;1987年04期
5 ;简讯四则[J];中国天主教;1988年01期
6 ;四钟齐鸣圣新牧 众声同祷谢主恩——记天主教广州教区林秉良神父晋牧典礼[J];中国天主教;1990年03期
7 吴学谦;;吴学谦副总理的讲话[J];中国天主教;1991年01期
8 凌云;;中国天主教友好代表团访问朝鲜[J];中国天主教;1991年04期
9 张岳透;黄岩市天主教房产获得落实[J];中国天主教;1994年06期
10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J];中国宗教;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民;;天主教在闽东的传播和发展[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2 徐麟;;环渤海地区的天主教地下势力问题及对策研究[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魏丹;;当前福安天主教教友的社会生活[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谢铭;;论马赖与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吴伯娅;;值得重视的历史文献——《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评介[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聂向东;;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从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等工程设计谈起[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波;;榆林地区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戴建兵;崔晓培;罗志斌;;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天主教传布的范例——张庄和西湾子[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9 彭小瑜;;一个激进者的皈依——多萝西·戴与天主教社会思想[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徐心希;;清代天主教在福建的传播及其与民间秘密宗教的关系[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太平;市天主教爱国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N];常德日报;2007年
2 骆永昆;“以安静的方式坚持着勇敢”[N];人民日报;2009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周兰兰;冲突与契合[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天主教禁忌[N];中国民族报;2003年
5 龚云;天主教昆明安徽两教区举行主教祝圣庆典[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李勇邋通讯员 王惕 钟扬;湖南天主教界纪念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50周年[N];湖南日报;2007年
7 记者 廖秀娟;市天主教爱国会选举产生第二届领导班子[N];汕尾日报;2008年
8 杨舜涛;罗文藻——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主教[N];中国民族报;2003年
9 杨文兴;市区新添一宗教活动场地[N];汕头日报;2008年
10 胡若愚;奥巴马大学演讲,现场有人喊口号抗议[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雪琴;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宾:殖民扩张与宗教调适[D];厦门大学;2004年
2 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D];厦门大学;2003年
3 顾蓓;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马占军;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西北的传教(1873-1911)[D];暨南大学;2005年
5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6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7 黄宗贤;还原真实的大卫·洛奇[D];南开大学;2009年
8 邢照华;西方宗教与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1835-1929)[D];暨南大学;2007年
9 刘小珊;明中后期中日葡外交使者陆若汉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青松;雍正时期的禁教与禁教时期的天主教[D];暨南大学;2006年
2 张媚;战后台湾天主教研究(1949—2000年)[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雷阿勇;在异教的葡萄园:日据时期台湾天主教研究(1895—1945)[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要英民;天主教在一个普通村庄的变迁[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杨娟;凯瑟琳·安·波特,驯悍的天主教徒[D];苏州大学;2004年
6 孙玲;明末来华传教士艾儒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马亮;英国都铎王朝宗教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陶玲;明清时期君主对天主教的态度及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施志媛;弗罗多追寻救赎之路[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芳;乾隆禁教时期的天主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4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8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