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窥管

发布时间:2017-09-01 02:00

  本文关键词: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窥管


  更多相关文章: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 韦澳 介之推 处分语


【摘要】: 本文经过对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残卷内容研究考订,结合《资治通鉴》、《宋史》、《唐方镇年表》等进行探讨。文章对《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之撰者韦澳的生卒年份、著述小作梳理。我们认为该书撰于大中九年,有四种书名,此残卷系敦煌官府藏书。对《鸣沙石室佚书目录提要·诸道山河地名要略》和《续修四库全书·诸道山河地名要略提要》提出初步意见。我们认为介之推不曾隐于介休绵山;介之推割股奉君之事为佛教风俗传入中国之后嫁其事于介之推;寒食风俗为中华固有传统,其起源始于介之推无关。潞州和蔚州处分语反映了晚唐的内政与外患问题,是唐室处理契丹与河朔、昭义问题的指导方针。
【关键词】:《诸道山河地名要略》 韦澳 介之推 处分语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0
  • 第一章 韦澳小考10-13
  • 第一节 韦澳之年岁10-11
  • 第二节 韦澳之著述11-13
  • 第二章 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之目录学考察13-21
  • 第一节 本书之撰写时间13-14
  • 第二节 本书之著录、书名及亡佚时间14-15
  • 第三节 《鸣沙石室佚书目录提要·诸道山河地名要略》辩证15-16
  • 第四节 《续修四库全书·诸道山河地名要略提要》辩证16-17
  • 第五节 本书之撰述与唐宣宗之治17-19
  • 第六节 本书之流传19-21
  • 第三章 介之推故事之揣测21-36
  • 第一节 介之推与介休绵上关系质疑21-27
  • 第二节 介之推之割股与寒食27-36
  • 第四章 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立处分语之暗示作用36-43
  • 第一节 潞州处分语窥管36-40
  • 第二节 蔚州处分语窥管40-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一、基本文献之部44-45
  • 二、今(近)人著述之部45-47
  • 后记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杨铭;;试论后秦政权兴盛与衰亡的原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梁辉成;;化育万物谓之德——谈《庄子》的“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王开玺;1907年安庆起义与晚清政局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范淑英;;仙道之象——神仙道教对唐千秋镜的影响探析[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吴晓群;;论古朗士的古史研究:社会转型中的历史学家与他所研究的社会转型问题[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10 林毅夫;;二十一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A];北京论坛(2011)主旨报告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青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69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69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5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