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清代青海的士绅
本文关键词:略谈清代青海的士绅
【摘要】:关于清代士绅的研究要么以全国范围的整体研究为主,要么以江浙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区域研究为主,而青海作为西北边远贫瘠的民族聚居地,对该地士绅的记载见于数量很少的清代地方志等文献中。本文希望借助有限的资料来分析青海士绅的性质和特点,勾勒出清代青海士绅的概貌。此外,通过士绅参与地方事务的活动,分析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重点反映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 士绅 青海 地方社会 清代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青海士绅作为中国古代士绅阶层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士绅这一阶层的共同性质。又因青海地处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区,汉、回、藏和蒙古等各民族杂处。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构成等,青海士绅在空间分布、数量、民族成分以及构成的层次上又具有自身特点。本文通过对其性质和特点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波;;近十年来明清时期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冯双白;论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的源头及其流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张小红;何启儒;;青海旅游开发中人文景点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崔永红;也谈西王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年03期
5 刘斌;;浅析清代前期安多藏区的藏传佛教政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谷利平;;“三言”中商人形象初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彭措泽仁;试论用经济方略治理青海藏区[J];中国藏学;2003年04期
8 程颐工;黎丹与青海近代民族教育[J];中国藏学;2004年02期
9 洲塔;扎西卓玛;;阿柔部落政治法律形态考述[J];中国藏学;2011年02期
10 桑丁才仁;;民国玉树县建政史略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藏学;2011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永斌;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4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祁文寿;卓仓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树;国民军入甘及社会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筠;西宁方言的民俗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福春;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建;士绅、赋税与社会风气:清末江西社会管窥[D];南昌大学;2010年
7 奉莉;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孙君;民元至抗战间的西北私人社会考察现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娜;清代、民国民间惜字信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世定;泽库县政权建设研究(1953-1957)[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支平;区域研究的两难抉择[J];中国史研究;2005年S1期
2 刘康;;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J];文艺研究;2007年06期
3 陈初才;方志和区域研究[J];地理研究;1989年03期
4 闫小培;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简介[J];人文地理;1995年03期
5 ;国别和区域研究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二外召开[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孙文飚;利用志书 参与区域研究[J];江苏地方志;1999年01期
7 胡兆量;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研究》评价[J];人文地理;2000年02期
8 李良品;;建国以来西南地区土司问题区域研究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张伟然;用区域研究锻造本土的思维工具[J];史学月刊;2004年04期
10 杜洁;张倩霞;马银福;;论四川省域泰国国别研究的战略意义与体系构建[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小田;区域研究的社会史视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苏长和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国际问题区域研究有待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杨伍;探讨开放观念下的民族与国家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王炎;美国亚洲研究鲜为人知的学术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刘杉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由政府政策需求主导的历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正豪;中国区域研究进入“抱团”时代[N];中国经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霍传林;我国近海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潜力评估和封存区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银燕;北京零售业进入区域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69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6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