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羌区的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
本文关键词:清代羌区的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
更多相关文章: 羌族 学校教育 科举取士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摘要】:川西北羌族地区的官学始建于宋,至明代羌区各州县均建立起官学,清代则官学、书院、义学全面发展以至学校教育臻于全盛。与学校教育相匹配的科举取士也在清代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顶峰,二者共同促进了汉文化在羌区的发展,起到了建构羌人汉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羌族 学校教育 科举取士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近百年来,学界围绕羌族展开了热烈讨论,尤其在顾颉刚、马长寿、李绍明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参与后,羌族研究几成显学。此前的羌族研究,主要集中在羌族的源流与迁徙,以及基于民族调查所作的研究,但对处在从古羌人向现代羌族转变关键时期的明清羌人,除通史研究涉及外,鲜有专门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耿静;羌族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2 常倩;;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3 陈泛舟;试论明代对川西北民族地区的政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被夸大的“历史的同情”:蒲松龄的科举考试观念研究——以《聊斋志异》的文本分析为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马宁;羌族火葬习俗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马宁;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羌族民间叙事诗《木姐珠与斗安珠》评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谭继和;;禹生石纽简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5 宝乐日;;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使用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6 鲍丽丽;;羌族丧葬习俗考——以汶川县萝卜寨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张云珍;王洪续;;北川灾后羌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8 刘晓平;杨瑞洪;;藏羌民间艺术商品化的思考——《藏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的思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10 孔又专;吴丹妮;;劫后遗存 文化传薪——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永斌;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耿静;羌族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2 蒋成,陈剑;岷江上游考古新发现述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尚松;学校教育中心理虐待探析[J];教育评论;2002年01期
2 陈新岗;试论两汉诸子的学校教育思想[J];孔子研究;2005年03期
3 杨光海;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与重构:必要与可能[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韩天艳;;浅谈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学校教育[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徐国年;;学校教育,更需要常识还是创新?[J];语文建设;2012年01期
6 胡峻榕;;体育与艺术的有效融合[J];大舞台;2012年06期
7 田舍夫;;清除呡圫学校教育中的屒u"枎}思想[J];人民教育;1955年06期
8 石邦彦;古代湘西苗区学校教育探议[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9 董标;学校教育的基本矛盾[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三晋巨变50年──山西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简表[J];党史文汇;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云;;论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开展[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2 吴小辉;魏琳琳;;让孤独与学生说再见[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王佩芳;;让科技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杨继生;;学校教育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李强;;学困生与学校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陆再勤;;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徐志球;;浅议电脑网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张鹤;;博物馆如何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摘要)[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9 廖永铭;叶永恩;;浅谈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联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胡蝶;;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几点思考——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璋(作者为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学校教育的生命价值[N];金华日报;2005年
2 泰州市教育局局长 宋吕银;“五严”背景下学校教育大有作为[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西南大学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黄雪梅;学校教育创新活力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陶西平;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体制化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郭淑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教育途径[N];南方日报;2013年
6 记者 刘子烨;学校教育不能再重“英”轻“汉”了[N];联合时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颖;学校教育:多元冲击,,坚守前行[N];福建日报;2013年
8 周润智;健全的学校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9 记者 苏天瑞 通讯员 吴瑾玉;全市关工委学校教育工作会议在虞城县召开[N];商丘日报;2009年
10 赵泰文;督促指导学校教育关工委工作[N];毕节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滕志妍;世俗时代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宏;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振宇;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洲;学校教育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李亚娟;学校教育负担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佳;论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合理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谭龙;儿童虚伪与学校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曹艳艳;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有限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朱云艳;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之父—约翰·霍尔特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良田;西藏宗教寺院教育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3年
9 赵永进;梁启超的学校教育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沙莉莉;T村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变迁[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1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7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