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的“大一统”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02 01:04
本文关键词:试论孔子的“大一统”思想
【摘要】:孔子的“大一统”思想是对孔子毕生学术、行为的高度概括,它的产生首先是与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天下一统”观念有关,也是古代多种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既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也是孔子研习古代文献和礼乐文化的结果。孔子宣扬的“大一统”不仅是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的全面新统一,还是从地域统一到制度统一,最终实现意识的新统一。新统一不是为了恢复周王室的腐朽统治,而是由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有为君主完成。新统一使华夏族与少数民族融合一体,目标是建立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世界大同。孔子与其弟子不仅是学术团体,也是政治集团,孔子奔走列国游说诸侯,努力将其思想付诸政治实践,虽然成少败多,但深受当时诸侯重视,对春秋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对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统一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最终促成了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它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封建落后性,但总体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进步。
【关键词】:大一统 道 礼 仁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25
【目录】:
- 摘要4-5
- 绪论5-8
- 第一章 孔子“大一统”思想的渊源8-13
- 一、地理环境8-9
- 二、社会现实9-10
- 三、文化渊源10-11
- 四、老子哲学11-13
- 第二章 孔子“大一统”思想的内容13-33
- 一、地域统一13-17
- 二、制度统一17-20
- 三、文化统一20-24
- 四、仁圣德君24-29
- 五、统一方式29-32
- 六、小康大同32-33
- 第三章 孔子“大一统”思想的实践33-40
- 一、孔子仕鲁33-35
- 二、孔子仕卫35-36
- 三、孔子应召问题36-37
- 四、孔子议论人物、事件37-40
- 第四章 孔子“大一统”思想的影响40-45
- 第五章 孔子“大一统”思想的评价45-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54
-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54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54-55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波;《诗经》、《尚书》与孔子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5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7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