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封禅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0:10

  本文关键词:宋真宗封禅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宋真宗 封禅 泰山文化


【摘要】: 封禅是指古代帝王在泰山或其他山岳举行祭拜天地仪式的活动。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仅逢盛世而行的封禅大典,就成了旷古罕行的一种礼仪,因而充满了神秘性,并被后人不断赋予更多、更新的政治、文化意义。 从秦始皇到宋真宗,每一次封禅都是帝王、将相、吏卒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彼此相互妥协、合作,最终促成了封禅大典的举行。封禅过程中的每一种礼仪都是经过统治者深思熟虑而制定的,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既要彰显天地神灵的威严,也要向世人宣传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以示教化。 宋真宗封禅既体现了以上封禅的内容,又赋予了更多、更新的精神。本文从多视角全面论述了宋真宗封禅的缘起、过程和影响,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宋真宗封禅的缘起。宋真宗在内外环境都不合适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封禅,这其中有深刻的政治渊源,他不仅为“尊王攘夷”,也有因金匮之盟及其党派之争带来的复杂的心理因素。 第二部分,对宋真宗的封禅仪式进行全方位解读。从宋初封禅之议,到封禅准备、举行,都包含着一定的政治文化内涵,反映了宋真宗君臣及民众对封禅的不同观点。宋真宗的封禅活动,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次真正意义的封禅,其规模与汉唐封禅相比毫不逊色,其仪式更具操作性,其政治功能更加突出。 第三部分,论述宋真宗封禅的影响。它直接促使了宋代政风的堕落和经济的匮乏,同时引起了宋代文风及文人价值观的嬗变。 第四部分,论述宋真宗封禅与泰山文化的变迁。从历史学和民俗学的视角看,宋真宗封禅将位于齐鲁大地的泰山带入了新的时代,给泰山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泰山是附属于统治阶级的政治山,至魏晋隋唐时期,泰山发展为文人墨客登临畅情言志的文化山,宋真宗封禅过程中,大大丰富了泰山的文化。众多泰山神灵的塑造,泰山文化的丰润,使泰山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逐步变化为“民俗山”。
【关键词】:宋真宗 封禅 泰山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4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英文摘要8-10
  • 导论10-13
  • (一) 选题价值与意义10
  • (二) 学术史综述10-12
  • (三) 独到之处和不足12-13
  • 一、宋真宗封禅的缘起13-29
  • (一) “企见太平”和“寅恭奉天”13-21
  • 1. “企见太平”的产生13-18
  • 2. “企见太平”发展为“寅恭奉天”18-21
  • (二) “咸怀异域”的初衷21-25
  • 1. 辽的小规模骚扰和俘掠给宋带来的巨大损失21-22
  • 2. 宋在与辽的大规模战争中付出的巨大代价22-24
  • 3. 宋真宗出于需要举行封禅24-25
  • (三) 政治斗争的推动25-29
  • 1. 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25-26
  • 2. 太子之争和党派斗争26-29
  • 二、封禅仪式及其解读29-50
  • (一) 宋初的封禅之议29-36
  • 1. 真宗之前的封禅之议29-32
  • 2. 真宗时期的封禅之议32-36
  • (二) 真宗时期的封禅准备36-44
  • 1. 封禅官员的分派37
  • 2. 封禅仪注的制定37-42
  • 3. 封禅经费的来源和利用42-44
  • (三) 真宗封禅的程序和仪式44-47
  • 1. 离京至乾封县44
  • 2. 斋戒44-45
  • 3. 登封45-46
  • 4. 降禅46
  • 5. 朝觐46
  • 6. 兖州拜孔46-47
  • 7. 摆驾回京47
  • (四) 真宗封禅的特点47-50
  • 三、宋真宗封禅的影响50-60
  • (一) 真宗封禅对宋代政治的影响50-53
  • 1. 真宗封禅使政治风气急速堕落50-52
  • 2. 真宗封禅对宋代职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52-53
  • (二) 真宗封禅对宋代经济的影响53-56
  • 1. 地方匮乏53-54
  • 2. 国库空虚54-55
  • 3. 经济受挫55-56
  • (三) 真宗封禅对宋代文化的影响56-60
  • 1. 文体文风发生变化56-57
  • 2. 文人价值观发生扭曲57-58
  • 3. 思想界由固守变为创新58-60
  • 四、宋真宗封禅与泰山文化的变迁60-91
  • (一) 宋以前的泰山文化61-66
  • 1. 先秦时期的泰山文化61-63
  • 2.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泰山文化63-66
  • (二) 真宗封禅对泰山文化的冲击66-83
  • 1. 泰山文化氛围渐趋神秘化66-70
  • 2. 泰山神抵的多样化70-78
  • 3. 人文景观的繁盛78-81
  • 4. 泰山风俗的丰润81-83
  • (三) 泰山文化的走向83-91
  • 1. 封禅绝迹,祭祀频繁84
  • 2. 碧霞元君取代东岳神走入民间信仰体系84-85
  • 3. 其他民间信仰的盛行85-86
  • 4. 民间朝圣与泰山“万古长春会”86-87
  • 5. 对泰山人文、自然景观保护的重视87-89
  • 6. 游人的增多刺激了泰山副业的发展89-91
  • 主要参考文献91-94
  • 后记94-9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平立;中国封建皇帝封禅略论[J];安徽史学;2005年01期

2 范恩君;泰山神信仰探微[J];中国道教;2004年01期

3 葛剑雄;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动[J];读书;1995年11期

4 吴锐;禅让与封禅新考[J];东岳论丛;1999年01期

5 刘影;论唐代封禅的变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李启明;宋真宗《劝学诗》新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7 张怀通;先秦时期的山川崇拜[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陈应祺;从考古发现谈中山国的崇“山”特点[J];河北学刊;1985年05期

9 汤其领;涤耻封禅与北宋道教的兴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10 吴熊和;;柳永与宋真宗“天书”事件[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本文编号:788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88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9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