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夔州路井盐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08:15

  本文关键词:北宋夔州路井盐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宋 井盐业 夔州路


【摘要】: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可一日或缺,有着和粮食一样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盐是一种重要的专卖商品,是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商品,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一种商品难以与之相提并论的,盐业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正因为如此,历代政府对于食盐的生产和销售都非常重视。盐利也成为历代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盐业史不仅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井盐,凿井取之,是食盐的一种开产方式之一,井盐业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历史悠久。井盐生产的延续时间很长,生产工艺也很独特,在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井盐业最早始于先秦,世代相承,盛衰不常。唐代颇为兴盛,至宋代,已经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已经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井盐业主要分布于今重庆、四川地区。宋代是井盐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仁宗庆历年间,人们在前代凿井工艺的基础之上,创造了新的凿井工艺,在今重庆、四川出现了“卓筒井”,这标志着钻井技术从大口井向小口深井的过渡,在掘井工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卓筒井的钻井技术比西方、比美国早800多年,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一样对人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①,“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②,“中国第五大发明”③。卓筒井无论在钻井、取屑、汲卤诸工艺上都有非常卓越的成就。卓筒井技术的发明,使井盐生产更是上了一个阶梯,降低了井盐开采的成本,增加了井盐生产的产量。 北宋时期,夔州路的井盐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今重庆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夔州路。因此,研究宋代夔州路地区的井盐业的发展,可以窥见宋代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古代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北宋夔州路井盐的分布问题。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北宋重庆地区主要的井盐生产地:夔州奉节县、涪州涪陵县、涪州武龙县、万州南浦县、开州清水县、忠州临江县、黔州彭水县、云安军云安县、大宁监大昌县。根据北宋夔州路井盐生产地的分布,进而得出北宋夔州路地区的井盐生产地的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北宋夔州路的井盐生产问题。本部分通过表一到表四四个表格,直观地了解到:北宋各时期,川峡各路的井盐生产产量和盐井数量,以及川峡各路井盐产量占川峡四路井盐总产量的比例和川峡各路盐井数量占川峡四路总盐井数量的比例。通过表五我们了解到北宋夔州路地区井盐产量的分布情况,介绍了夔州路地区的一些盐井。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北宋夔州路井盐的价格及销售。本部分主要通过比较法分析了夔州路地区和成都府路地区的井盐的价格差异及其原因;论述了北宋时期私盐泛滥的情况;总结了北宋夔州路地区的井盐销售多样化的渠道,及其对周边和夔州路本路的影响。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井盐在北宋夔州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部分论述了井盐业的发展对夔州路行政区划的影响,井盐业的发展对夔州路地区的经济、政治等的影响。 通过这四个部分的研究,可以比较全面地探究重庆宋代盐业史的历史演进轨迹,及进一步丰富了古代重庆经济史研究和三峡区域经济研究内容,对巴渝文化的建设也有所助益。
【关键词】:北宋 井盐业 夔州路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426.82;K24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1 绪论10-14
  • 1.1 学术研究现状10-12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12-13
  • 1.2.1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12-13
  • 1.2.2 本文的研究方法13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4
  • 2.北宋夔州路井盐的分布14-19
  • 2.1 夔州路井盐产地的分布14-17
  • 2.2 夔州路井盐产地的分布特点17-19
  • 3 北宋夔州路的井盐生产19-25
  • 3.1 北宋夔州路井盐的总产量探析19-23
  • 3.2 北宋夔州路井盐产量的地区分布23-25
  • 4 北宋夔州路井盐的价格及销售25-32
  • 4.1 北宋夔州路井盐的价格25-28
  • 4.2 北宋夔州路井盐的销售28-32
  • 5.井盐在北宋夔州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2-36
  • 5.1 井盐业的发展对夔州路行政区划的影响32-33
  • 5.2 井盐业的发展对夔州路经济的影响33-34
  • 5.3 井盐业的发展对夔州路的其他影响34-36
  • 6.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2
  •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波;三峡盐业考古发现及其意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小波,刘慧清;川东古代盐业开发对行政区划和城市分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3 陆远权,邓显皇;重庆古代盐业对文化的影晌[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赵冬菊;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陈伯桢;;中国盐业考古的回顾与展望[J];南方文物;2008年01期

6 程龙刚;;试论三峡盐资源对巴文化的重要作用[J];南方文物;2008年01期

7 姚晓瑞;;唐代盐产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8 任桂园;三峡地区盐资源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三峡盐文化简论(一)[J];三峡学刊;1994年04期

9 卢华语;近年来古代重庆经济研究综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任桂园;隋唐五代盐政与三峡盐业(上篇)[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796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96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