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外交使节略论

发布时间:2017-09-06 11:06

  本文关键词:唐代外交使节略论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外交使节 使者


【摘要】: 有唐一代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较为完善的外交制度,外交使节作为沟通内外信息的传播者,在外交史上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唐对外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贯彻者。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外交使节作比较全面的分析,以对我们今天的外交制度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唐外交使节的概况。唐王朝派遣的使者种类很多,他们的使命也很复杂,涉及到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根据唐外交使节出使使命的不同有十几种之多,其中史书明确提到的使名主要有:册立使、吊祭使、告哀使、告册立使、宣慰使、安抚使、和亲使、会盟使、答贺正使、报聘使、责让使等。唐外交使节的管理机构多而不乱,从中央到地方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且职能分工明确、细致,基本上能相互配合协调。 第二部分:唐外交使节的选任制度。唐王朝对外交往频繁,为了更好的推行其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唐对外交使节的选择非常慎重,唐王朝择使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体貌丰伟,言辞辩证,讲求仪容风度;熟悉蕃情,有专对之能者;有胆略,敢于任事者;注重选拔有名望的世家大臣。唐王朝在派遣使节时还很注重外交使节的资格与资序:以文职官员为主,武职官员为辅;多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多带宪职出使。唐代外交使节的选派不仅有严格的选任制度,在外事活动的实践中还形成了选任的惯例和标准,这是唐代外交制度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唐代外交使节的选派,例由门下省总领。此外,皇帝、执宰还可以直接任命使节,其他方式还有“募”。 第三部分:外域民族接待唐外交使节的外交礼仪,主要以日本为例。日本一直将唐朝视为其邻国,并一直想建立与唐对等的外交关系。迎接外国使节的仪式,象征此一国家的地位和权威,日本便积极的通过接待唐外交使节的礼仪表现出来。从唐外交使节入境、进京到离境日本都有相应的礼仪对待,虽然日本以对等的国家礼仪接待唐外交使节,并竭力的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但事实上国力相比强大的唐朝仍将日本置于其天下秩序之内,唐朝仍是国际秩序的中心。 第四部分:唐外交使节的管理制度。唐王朝为了使外交使节更好的完成外交使命,唐朝健全外交制度,不仅制定出比较完备的条令法规和严格的纪律对其加以规范约束,有时唐皇帝还会亲自下诏(或制)和敕来规范外交使节,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而且唐王朝对外交使节的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发现了管理上的漏洞能及时的给以纠正,并以诏令的形式加以吲定。同时还实行奖惩办法,奖励那些能够较好完成外交使命的使节,责罚那些出使失职的使节,并建立起监督机制来加强对外交使节的管理制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王朝对外交使节的管理监督不仅具体细致,而且还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第五部分:唐外交使节的历史影响。在唐代的外交史上,外交使节由于多直接受命于唐王朝最高统治者皇帝,是联系唐与外域交往的主要纽带,通过使节的频繁往来,不仅对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外交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双方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缔结者和维护者,是外交政策的执行者和贯彻者,同时通过他们了解异域的情况,为本国制定新的外交策略提供依据等等,因此其历史地位很是重要。
【关键词】:唐代 外交使节 使者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前言8-12
  • 一、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8-11
  • 二、概念界定11-12
  • 第一章 唐外交使节的概况12-25
  • 第一节 外交使节的名称和使命12-16
  • 第二节 唐外交使节管理机构及相关职能16-25
  • 第二章 唐外交使节的选任制度25-32
  • 第一节 基本条件25-27
  • 第二节 资格与资序27-28
  • 第三节 选任方式28-31
  • 第四节 回避制度31-32
  • 第三章 外域民族接待唐外交使节的外交礼仪——以日本为例32-37
  • 第一节 入境礼仪32-33
  • 第二节 入京礼仪33-35
  • 第三节 离境礼仪35-37
  • 第四章 唐外交使节的管理制度37-43
  • 第一节 对外交使节的奖惩制度37-41
  • 第二节 外交使节的监督机制41-43
  • 第五章 唐外交使节的历史影响43-52
  • 第一节 加强了唐与外域的经济往来43-45
  • 第二节 促进了唐朝学术文化在外域的传播45-46
  • 第三节 促进了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46-47
  • 第四节 促进了外域文明在内地的传播47-48
  • 第五节 唐外交使节的历史地位48-52
  • 结语52-54
  • 附表54-81
  • 参考文献81-83
  • 致谢83-8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永;;由P.3547号敦煌文书看唐中后期的贺正使[J];史学月刊;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程程;南诏和唐使者往来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季怡菁;唐代鸿胪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02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02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