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后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探析
本文关键词:唐中后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探析
【摘要】:安史之乱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持续繁荣,一是东亚诸国与唐朝的"朝贡贸易"仍在进行,同时,吸引地方官员及大批民间商团加入有着丰厚利润的海上贸易。二是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的设立,使地方官员拥有与东亚诸国人员往来和海上贸易的更大职权,推动山东半岛和江浙地区的海外贸易。三是新罗人张保皋等组成的海上贸易集团,也繁荣了中国、朝鲜、日本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
【关键词】: 唐中后期 海上丝绸之路 繁荣原因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的海上贸易通道被称为“东海丝路”1,即“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东亚诸国纷纷派遣的朝贡使团,实际上也是贸易使团。各国使节携带礼物并得到大量回赠,繁荣了唐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安史之乱后,虽说唐朝国力及影响力不断衰微,但东方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栋梁;;唐代文人寄居寺院习尚补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明国;中日技术发明创造模式与社会文化比较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刘银红;隋唐时期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1年03期
4 陈景彦;;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态度[J];东北亚论坛;2008年04期
5 董志翘;敦煌文书词语琐记[J];敦煌研究;1999年04期
6 侯冲;;俗讲新考[J];敦煌研究;2010年04期
7 王臻;;试论唐朝对新罗佛教及其文化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9年03期
8 黄奎;;科学视角中的禅宗清规[J];佛学研究;2005年00期
9 吴玲;九世纪唐日贸易中的东亚商人群[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谭苑芳;;相分与相融:宋代禅律关系的思想史意义[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帅;;比较新罗与日本的遣唐留学生教育活动[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拜根兴;;新公布的在唐新罗人金日晟墓志考析[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3 安家琪;;唐代“风疾”考论[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4 宁雪婷;李京生;;浅议江南地区小城镇的集市发展[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5 拜根兴;;唐都长安与新罗庆州[A];《唐史论丛》第二十一辑[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向东;中日传统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郭艳艳;宋代赦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孙晓天;辽宁地区妈祖文化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孙盈政;唐代后期的尚书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赵晨昕;唐代宦官权力的制度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永会;中国佛教僧团发展及其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8 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罗宏才;佛、道造像碑源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孙一敏;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季庆芝;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反输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谷怡然;论曹松的思想及诗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章林;日本律令制国家贱民身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方坤;日本镰仓幕府政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丽;唐宋时期化外人的相关法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葛震;中国唐代文化海外传播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攸兴超;《文馆词林》编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笛;以太原西山古典建筑群为案例的山地“大景观”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迎胜;威尼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简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01期
2 邵艳平;;宋日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J];兰州学刊;2014年01期
3 徐桑奕;;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南海管制式微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年06期
4 娄建红;;汉代广州与海上丝路——探究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J];人民论坛;2012年02期
5 徐鞠;;海上丝绸之路(汉朝)[J];椰城;2008年03期
6 黄晓宏;;浅谈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J];丝绸之路;2010年14期
7 叶国庆;海上丝绸之路和《泉州访古记》[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郑海麟;;建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与战略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4年01期
9 阮应祺;汉代徐闻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J];岭南文史;2000年04期
10 张难生;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曲玉维;;徐福: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者[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2 万明;;16—17世纪中叶澳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3 周永卫;;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刘达材;;郑和研究的几点认识[A];“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海鹰;“海丝”申遗 厦门也有份[N];厦门日报;2006年
2 李文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东莞时报记者 周桂清;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N];东莞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建伟;浅析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佛僧求法热潮[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2 邓阳阳;东北亚地区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贸易[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07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0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