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与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7-09-07 09:20
本文关键词:阴阳五行学说与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
【摘要】: 阴阳五行学说在夏商周时期出现其思想萌芽,到战国时期逐渐成熟,再从战国末期到秦汉期间渐为各家所吸收,到了汉朝,已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思想,并在当时的政治系统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阴阳五行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在秦汉之际更是作为治理国家的工具而一度成为显学。它的本意是企图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作合理的解释,以金木水火土为构成一切现象的五种基本元素。在此基础上,政治理论家们又把它吸收了进来,将其转化为帝国皇权宇宙观的基础。西周的分封制,是其维护国家稳定的一种手段,国家统一是由各诸侯国对宗周作为“天下共主”的认同和尊重来维护的。春秋战国时,虽然周王室式微,几个诸侯国轮流争霸,但是并未改变社会的政治结构。秦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分封而实现郡县,却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这也可以说是社会对政体的抵制。究其原因,是秦朝新的社会制度缺乏理论上的支持,就像是一座没有地基的建筑物,遇到外界的冲击就轰然倒塌了。汉初,袭秦制,主体上继承了秦的大一统制度,以分封制为辅。两种制度的并存,使得处于“休养生息”阶段的社会得以平稳过渡。汉武帝时,接受了董仲舒的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大一统”思想,首先从意识形态上进行了统一,分封制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大一统政体成为主导。阴阳五行不仅给皇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反过来也对其有所限制,有效地抑制了权力意志的膨胀,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统治阶级地位的稳固。 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阴阳五行、观念的形成略作梳理,并分析了阴阳、五行观念中的哲学蕴含何以作为后来的阴阳五行说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邹衍及其创立的阴阳五行说的概括。第三部分论述了阴阳五行思想与大一统的关系,及《吕氏春秋》对阴阳五行的发展。第四部分简述了汉朝大一统制度的成熟过程,董仲舒对儒学的重建及至《白虎通义》的产生,使得大一统思想在文化上得到认同。
【关键词】:阴阳五行 《吕氏春秋》 董仲舒 大一统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32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第一章 阴阳观念与五行观念探源11-18
- 一、阴阳观念探源11-14
- 二、“五行”观念探源14-18
- 第二章、邹衍与阴阳五行说18-23
- 一、邹衍生平简述18
- 二、邹衍阴阳五行说提出的动机18-19
- 三、邹衍阴阳五行说的主要思想内容19-23
- 第三章 阴阳五行说与大一统思想23-33
- 一、分封制与大一统23-25
- 二、《吕氏春秋》——大一统思想的理论基础25-29
- 三、秦王朝与五德终始说29-33
- 第四章 汉朝大一统思想制度的成熟33-43
- 一、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33-39
-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9-43
- 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刁俊;西汉五星灾异思想探析[D];鲁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08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0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