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辽朝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北宋与辽朝的关系
【摘要】: 北宋与辽的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们之间虽自始至终都存在着激烈的战争冲突,但和平交往仍是主流。二者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宋辽关系的研究,大多只论述了某个方面或某个时期,因而不够系统、全面。而研究它,不但有利于我们探寻民族融合的轨迹,增进民族团结,而且对我们今天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更好的开发大西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北宋与辽的和战、经济和文化关系作一较为全面的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全文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大体分三个阶段述论了北宋与辽的和战问题:(一)相互争战阶段(960—1004年):北宋与辽为争夺燕云地区的归属权展开了多次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实力逐渐趋于平衡,形成对峙局面;(二)和平对峙阶段(1004—1120年):为维护和平友好局面,双方统治者都作出了巨大努力,期间虽发生过一些纠纷,但都没有引起大规模的战争;(三)联金攻辽阶段(1120—1125年):为了收复燕云地区,北宋与金联合攻辽。在宋金联合进攻下,辽很快灭亡。但不久宋也自食错误外交政策恶果,随辽而亡。 第二部分:剖析了北宋与辽的经济关系。北宋与辽之间通过岁币、交聘馈遗、官使贸易、榷场贸易、民间贸易等多种形成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加速民族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阐述了北宋与辽的文化关系。宋辽双方在文化上互相 学习,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一方面契丹文化不断汉化;另一方面,契丹 文化也给予汉族文化以或隐或显的影响。通过文化的相互交流,为民 族融合找到了契合点。 第四部分:初步总结了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文章认为和平共处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只有经济强大,才- 能保持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关键词】:北宋 辽朝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K24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
- 一、 北宋与辽的和战7-19
- (一) 北宋与辽的相互争战7-12
- (二) 北宋与辽的和平对峙12-17
- (三) 北宋的联金攻辽17-19
- 二、 北宋与辽在经济上的关系19-31
- 三、 北宋与辽在文化上的关系31-41
- (一) 契丹文化的汉化32-39
- (二) 契丹文化对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39-41
- 四、 余论41-43
- 注释43-48
- 主要参考文献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新;;浅谈辽代年号钱[J];北方文物;2011年02期
2 黄楠;;浅析辽朝的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纪楠楠;;略论辽朝民族政策的区域性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黄旭;;论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动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高福顺;;辽朝的孝亲观念[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6 林航;;北宋兵制的特点及其消极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7 黎凤歧;;北宋大珍“建国通宝”与“靖国元宝”[J];收藏界;2011年07期
8 纪宁;;不惜碎首以谏君——宋代名吏陈禾事迹小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9 姜维东;;辽使儒化现象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10 刘正萍;;试论北宋章献明肃刘皇后的政治人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毅;;几品辽朝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2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3 霍宇红;;浅谈辽朝的历史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5 何天明;;从边境铜铁钱交易看辽代铁钱与钱币铸造[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6 内蒙古钱币学会课题组;韦满昌;张文芳;;辽地仿铸唐和北宋钱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二)[C];2005年
7 韩生存;马志强;;论西京大同在辽宋贸易中的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康柳硕;;关于西夏钱币、辽朝钱币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西夏钱币与辽朝钱币的几点比较[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9 顾娅丽;;外国使节使辽相关问题浅析[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刘夕佳;;试论宋辽文化融合中的出版物作用[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宏;辽朝的赋税[N];江苏经济报;2002年
2 特约记者 张吉山 通讯员 林伟杰;北宋镇培植民企升级提档[N];东营日报;2005年
3 辽宁省社科院历史所 刘肃勇;辽朝处决死囚的特异刑制[N];团结报;2010年
4 作者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N];北京日报;2007年
5 姜保国;北宋即墨县印[N];中国商报;2002年
6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辽朝议政的独特方式——捺钵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姜锡东;透析北宋崇文抑武现象[N];光明日报;2000年
8 王树培;北宋朱家熟药方单[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王曾瑜;也谈河北境内的辽宋时代古地道[N];北京日报;2008年
10 王萍;北宋镇一村一品扮靓农村经济[N];东营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显征;辽宋交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方笑一;北宋新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4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戴扬本;北宋转运使考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成明明;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邵明华;邵雍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高慎涛;北宋诗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凤萍;北宋与辽朝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明;北宋军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黄亚娟;北宋三司使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宫君会;北宋雅俗文化观照下的《淮海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月平;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北宋之雅乐[D];西北大学;2005年
6 吴t熚,
本文编号:811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1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