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对先秦“士”文化的研究及其现代价值的抉发

发布时间:2017-09-08 18:37

  本文关键词:余英时对先秦“士”文化的研究及其现代价值的抉发


  更多相关文章: 余英时 知识分子 内向超越 传统的现代转化 中西文化比较


【摘要】:本文以余英时对先秦“士”文化的研究作为关注对象,,这里的先秦特指春秋战国时代。论文带着问题意识对余英时关于先秦“士”文化研究中的个别专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于士的起源、士的崛起及其在文化史上“哲学的突破”、士与“道”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挖掘,同时对余先生先秦典籍文献的疏解和运用功夫方面作了一些局部考察。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余英时对于先秦“士”文化的研究,不是要在中国文化内部求异,而是内部求同从而发掘其与西方文化相比的独特性,是放在一个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当中来论述的。由于这个“求同”的过程是以儒家基本价值作为参照的,所以会出现学界对他的儒家为主导的立场的种种质疑。余英时文化研究的焦距始终集中在传统与现代的可能接榫点上,关注传统精神资源中现代价值的抉发。他概括指出,在先秦“哲学的突破”之后,知识人在“为道”和“为学”两方面,都开始强调“反求诸己”和“自得”,也就是所谓“内向超越”,而这与西方的外在超越形成鲜明的对比。余英时是从中国的士与西方近代知识分子在基本精神(社会的良心)上的契合点出发,通过“士”这一阶层的历史发展来探索中国文化相异于西方的独特形态。他试图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用西方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现代诠释,揭示中国文化的内在脉络,从而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仍能转化和发展的部分。余英时从来不认同别人将他和其师钱穆先生归入新儒家,但是至少他自己不仅在文化的价值系统上认同于儒家传统,而且怀着对儒学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其师钱穆先生强调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继承”相比,余英时不仅坚持文化传统不能断裂,而且更关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如何尊重传统并学习西方,加快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承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余英时 知识分子 内向超越 传统的现代转化 中西文化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25
【目录】:
  • 绪论9-11
  • 第一章 士的出现和兴起11-17
  • 第一节 士的起源11-13
  • 第二节 士的崛起13-15
  • 第三节 “哲学的突破”15-17
  • 第二章 士阶层的流品分化及“不治而议论”的出现17-23
  • 第一节 养士之风兴起与士的流品分化18-20
  • 第二节 “不治而议论”20-23
  • 第三章 士与“道”23-31
  • 第一节 士志于“道23-26
  • 第二节 道统与政统之间26-31
  • 第四章 余英时先秦“士”文化研究中现代价值的抉发31-35
  • 第一节 “内向超越”特征的概括31-33
  • 第二节 对修身正心传统的考察33-35
  • 第五章 余英时与钱穆关于“士”(知识分子)的研究之比较35-41
  • 第一节 余英时对钱穆关于“士”的研究的传承36-38
  • 第二节 余英时对“士”文化研究的超越之处38-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玉芹,朱峰;薪火相传 各领风骚——钱穆余英时中西文化观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815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15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3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